名家筆陣:搣「香港製造」標籤有幾傷?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及行政命令,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美國海關及邊防局近日發布聯邦公報稱,由九月二十五日起,在香港生產的商品出口到美國時,須使用「中國製造」作原產地標示,不能使用「香港製造」標籤。美國政府此舉雖然對香港經濟影響有限,但明顯有違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

從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到制裁中港官員,再到禁止使用「香港製造」標籤,美國政府近期頻繁操弄「香港牌」來針對中國。不過,這套看似強勢的組合拳,其實只是花拳繡腿。首先,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是由中國《憲法》和《基本法》所賦予,與美國政府無關;其次,被美國制裁的各名官員在美沒任何資產,因此制裁毫無作用;至於一九年由香港直接製造並出口至美國的產品,貨值只有約37億港元,佔出口總額少於0.1%,何懼之有?

要知道,在香港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許多港商早已將廠房轉移至內地和東南亞等。這些在外地製造的產品一般都在生產地直接運送至其他國家,故美國禁用「香港製造」標籤,對這些在境外設廠的港商影響甚微。惟有個別本地公司及行業,如食品、珠寶、藥品和鋁材等,難免受此次禁令影響,故政府仍應與業界保持溝通,提供適切的支援。

或損害港貨競爭力

是次美國政府對港貨的禁令,損害了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亦公然違反WTO的「非歧視待遇原則」及「貿易自由化原則」,損害各國消費者的利益。長遠而言,美國的禁令或削弱「香港製造」的品牌效應,損害香港產品競爭力和獨特性,故政府有需要利用駐海外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加強向當地的商會及企業宣傳「香港製造」品牌優勢,對抗美國政府的無理打壓。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作者: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