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採購「轉場」五年料涉36萬億

疫情揭露全球企業供應鏈過度依賴特定國家而帶來的風險。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表報告指出,企業正重新調整供應鏈,未來5年可能有價值介乎2.9萬億至4.6萬億美元(約22.6萬億及至35.88萬億港元)的產品會改從新地方採購,數值相當於二○一八年的全球出口16至26%。

逾半藥物生產遷往新國家

報告估計,在成本考慮和政府施壓要求企業提高自立能力下,將有逾半藥物和服裝生產將遷往新國家。報告又強調,雖然疫情迫使企業重新思考沿用多時的供應鏈運作模式,但實際上這個增加供應鏈彈性的壓力早於疫情前已出現。國際貿易關係緊張、網絡攻擊、熱浪和颶風等氣候因素,令企業一直面對成本高昂的供應鏈受阻風險。

數據顯示,就平均而言,企業預期每3.7年就會出現持續超過一個月的供應鏈受阻事件,每10年就可能損失相當於一年逾40%的盈利。

人為自然災害衝擊供應鏈

麥肯錫指,紡織、服飾與家具等勞動力密集產業,有充分理由把生產從中國大陸移往孟加拉、越南或印度等國家。但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正好相反,因為半導體行業涉及龐大的資本投資以及高度的專業化。

報告分析13種產業共325家公司,量化了二○一一年日本海嘯以來各種衝擊事件的影響,發現人為和自然災害變得愈發嚴重,跨越全球的供應鏈需要調整,以減少對企業生存可能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