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水災衝擊食物供應鏈下,七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7%,較六月升0.2個百分點,升幅較預期多。綜合分析指,服務消費恢復仍面臨壓力,難以由購買力推升價格,加之基數效應,CPI或逐步回落。
國家統計局公布,受內地食品價格按年升13.2%帶動,七月CPI升勢持續。該局解釋,豬肉消費需求隨着餐飲服務恢復續增,加之多地洪澇災害影響生豬調運,豬肉供應偏緊,豬價按年仍漲85.7%,鮮菜價按年則升7.9%,兩者漲幅分別較上月擴大4.1及3.7個百分點。
然而,非食品價格表現相當低迷。七月交通和通訊價格按年跌4.4%,當中汽油及柴油價更跌15.7%及17.5%。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僅升0.5%,低於六月的0.9%,更創一○年以來最低升幅。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認為,此反映內地需求偏弱,雖然各行業積極復工復產,但市民在出外旅遊、飲食購物的信心,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料服務消費復甦緩慢,核心CPI將續處於通縮邊緣。
就今年首七個月計,CPI較去年同期上漲3.7%,按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但仍超出官方設定的3.5%全年目標。廖預計,水災問題仍會持續推升豬肉價格,繼而令CPI在未來兩個月或於2.5至3%徘徊。日資券商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更預期,在豬肉價格去年較高基數下,CPI升勢未必能夠持續,料於年底降至約1%。
值得留意的是,反映產業鏈上游物價的生產物價指數(PPI)通縮壓力略續緩解,七月PPI按年下跌2.4%,較六月跌幅收窄0.6個百分點,降幅亦較預期少。受到石油及其他主要原材料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PPI按月回升0.4%。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按月升12%。
野村預期,全球及中國經濟逐步自疫情恢復,料PPI未來數月或繼續改善。廖群同樣預料PPI按年跌幅將於下半年逐步收窄,惟要轉為正數有難度,因整個工業仍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且大宗商品價格的升幅有限。
此外,瑞銀指,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加劇全球供應鏈與中國脫鈎的壓力,其引述UBS Evidence Lab企業家問卷調查指,出口導向型企業將部分產能遷出中國的意願較強,且最近兩年有所上升。
該行料,上述情況將拖累內地製造業投資兩個百分點,全年製造業投資或跌5%。而供應鏈轉移對其他相關行業存在溢出效應,對整體經濟的拖累或更大,但內需回暖有望抵銷部分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