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製造業「起」中有憂

內地經濟復甦形勢向好,更反映民營企業狀況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七月份按月升1.6至52.8,不但有別於市場預期的微跌至51.1,連續三個月處於盛衰分界線50以上的擴張範圍,更創一一年初以來新高。製造業界雖對未來十二個月前景樂觀,惟職位創造和就業情況惹關注。

財新中國數據顯示,上月生產及新訂單指數升至九年半新高。新訂單連續兩個月上漲,廠商採購量指數連續三個月擴張,達到近七年半高位,原材料庫存指數亦連升兩個月,創前年二月之後的新高。產成品庫存指數則略低於盛衰分界線,但積壓工作指數擴張,另一角度引證需求旺盛。

企業縮減人手節流

然而,受海外疫情拖累,七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七個月處於收縮範圍,惟下滑速度放緩至六個月最低。同月就業指數亦連續七個月處於收縮水平。而企業之所以縮減人手普遍與提升效能的措施有關,一般而言是裁員及員工離職後僱主不再招工填補空缺。

調查亦發現,有企業因顧客需求上升而增加人手,惟更多還是減省人手去壓縮成本,整體而言企業請人還需更長時間和更強信心始有望恢復。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即使局部地區疫情反覆,內地整體向好的大趨勢未變,經濟持續復甦的情況下,供應及需求同步向好,但需要留意就業和外需疲弱。

報告引述許多企業指,市況從疫情中逐漸恢復,客戶需求增強,雖然七月內地製造業樂觀度較六月小幅度回落,但仍處於較高水平,業界普遍看好增長前景,預期未來十二個月產出將會超過目前水平。

港商呻訂單未理想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劉炳均表示,內地製造業PMI連續三個月超過50,顯示內地製造業開始改善,與內地復工和內需改善有關。雖然內地控制疫情較好,估計有八至九成工人復工,但訂單情況不算理想,要視乎不同行業而定,日用品訂單較多。

然而,他坦言,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加劇,長遠而言歐美訂單以至出口前景不容樂觀,況且還要視乎外國控制疫情的情況。因此,內地經濟政策長遠要減低對出口依賴,以內需為主導。內地短中期內繼續要透過鼓勵內需,擴張生產和刺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