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憂慮爆發第二波疫情、內地經濟數據差過預期,加上南北韓局勢緊張及美國示威浪潮可能再升溫,在四重夾擊下,全球股市周一普遍受壓,亞洲一片「紅海」後,美股曾瀉近八百點。道指早段跌762點,至24,843點;納指挫185點,至9,403點;標指挫75點,至2,965點。考慮到經濟受重創,不少投資者對股市近期強勁感困惑及起戒心,繼續對大市前景抱謹慎態度。
早前熱炒經濟重啟的股份領跌,嘉年華郵輪股價早段挫10.16%至17.95美元;聯合航空股價挫10.46%至35.51美元。零售股亦下跌,Kohl's股價跌8.96%至21.14美元,Gap股價亦跌8.63%至9.63美元。
歐股亦下挫,英、法和德國股市周一最多分別跌2.5%、3.05%和2.94%。同日較早前,亞股普遍低收,當中日經平均指數收市狠跌774點或3.47%,創逾兩個月最大跌幅,報21,530點;南韓股市收挫4.76%;新加坡和印度股市亦分別低收2.64%和1.63%;菲律賓、台灣、印尼、澳洲、泰國全部無一幸免。
環球股市再跌,反映投資者正調整樂觀預期,因V形復甦似乎已不太可能。綜觀近周,著名投資者包括「新債王」岡拉克和Guggenheim Partners投資總監Scott Minerd,皆公開表示股市估值過高。星級基金經理格蘭瑟姆在最新致投資者的信中更透露,當前市況似乎正迷失於一面倒的樂觀情緒,其投資公司已降低股票持倉。
事實上,對大市前景謹慎的原因很多,例如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測並不樂觀、疫苗開發不算順利,以及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帶來不明朗。其中,有消息指疫苗的功效可能僅在於控制症狀,而不能百分百預防感染。亦有市場人士指出,全球央行多次表明願意出手支持,令投資者害怕錯過升市,是大市持續上漲的動力之一,但大市升勢過急,是時候迎來回調。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已對經濟和企業盈利造成巨大衝擊,分析員料大型科企業績可望繼續增長,但大部分其他行業盈利前景暗淡。瑞信估,標指成分企業平均需2.5年,才能令盈利回復到疫前水平,一些分析員則預料消費開支僅緩速回升,意味復甦力度有限。
New York Life Investments多元資產組合策略員和經濟師古德溫表示,該公司對小型股的持倉維持較低水平,預期股市升勢最終會隨着復甦減速而衰竭。National Securities策略員霍根警告,市場波動會持續數周,但認為長期投資者沒有需要拋售持股,最重要是維持投資組合平衡,建議保持60%股票和40%定息收入資產,同時建議持有增長股或科技股,以及周期性股份如金融、工業和能源股。
摩根士丹利則看好經濟復甦帶來的升市未完,股市未來十二個月會溫和上升,標指目標3,35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