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有放緩迹象,各地陸續部署重啟經濟。有機構針對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41個主要經濟體復原狀況,編製了「經濟重啟排名榜」,香港屬於前列。由於亞太地區的經濟命脈之一是旅遊業,促使各地正密鑼緊鼓地重啟旅遊,冀透過「旅遊泡泡」(Travel Bubble)合力讓一些地區先活起來!
加拿大網絡發行公司Visual Capitalist近期整理了一項針對全球41個主要經濟體的「社會活動率」與「新冠肺炎復原率」圖表,題為「復原之路:哪些經濟體正在重啟?」所謂「社會活動率」,即人們在經濟體內的活躍程度,數值愈高,意味經濟活動愈多。不過,由於中國內地未有開通國際網絡,故未被列入比較。而所謂「新冠肺炎復原率」,顧名思義是染病後的身體復原比例。
評分主要分為四大類,香港、台灣、越南、日本、南韓、紐澳等在最高級別的第一類,意味着本土經濟「走出疫情」,隨時可向外局部開放。究竟各國應怎樣利用「協同效應」刺激市道呢?最好還是從旅遊業入手,因該行業不但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亦是很多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數據顯示,旅遊業佔東南亞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2.1%,佔總就業人口比例達13.3%。
因此,如今隨着疫情逐步受控、經濟有序重啟,亞洲多地政府亦開始以「旅遊泡泡」形式打救旅遊業。所謂「旅遊泡泡」,即某地區連結成為區域性的旅遊,例如新西蘭和澳洲已準備建立「泡泡」,讓人們可安全地互通往來。
越南及泰國的酒店和航空界極力推優惠吸客。在越南的本地遊客只需270萬越南盾(約900港元),能買到機票和海濱酒店住宿兩晚,較疫情爆發前便宜逾七成。越南政府預計,今年國內遊客可望達650萬人,若在第三季初開放邊境,今年有望吸引800萬名外國遊客。
泰國同樣倚賴旅遊業,去年佔泰國經濟約五分一,就業人數約800萬。當地計劃在七月左右重啟國際旅遊,同時力推國內觀光,準備在七至十月,發放價值2,000至3,000泰銖(約490至735港元)的旅遊券給400萬泰國人,同時計劃資助醫療人員進行國內旅遊。
至於香港,政府亦有計劃刺激本地遊及逐步向外開放。既然亞太多地能站在「走出疫情」最前線,只要花點心思及合作,經濟確實具有率先復甦的能力,冀香港也能把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