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中概股回歸有利整體估值

最近影響港股交投有兩件大事。第一,我們認為,真正影響全球資金流的一個重要因素一直是油價。紐約期油企穩30美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積極信號。當中有幾個原因:OPEC+五月份的減產協議正式生效;主力合同從六月轉倉至七月;全球疫情進入平穩期,交通運輸的汽油需求大漲;市場預期前期關停的產能,短期內不會重開。

以上因素均支持油價中期持續回穩。因此,對於油價,我們一直維持前期提出的演變路徑:油價需求谷底回升→需求上升推動短期油價上升→疫情緩解→關停產能不能快速恢復→供應短缺→推動油價二次拉升→供應逐漸恢復,價格回落並平穩。

第二,五月十八日恒生指數公司公布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進入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範疇,明確了個股權重上限為5%,同股不同權部分視為非流通股,公司市值僅計算香港註冊部分,預託憑證部分亦視作非流通股。

恒指改革 金融業比重降

高盛統計,跟蹤恒指和國指的ETF涉資分別為170億美元、90億美元,若未來阿里巴巴(09988)、美團(03690)、小米(01810)權重分別新增至5%、5%、1%,淨流入則分別為13億美元、13億美元、5億美元。高盛亦認為,修改成分股後,恒指、國指的金融板塊權重下降,同時,這兩個指數的重疊率進一步上升至78%。

我們認為,一九年是中概股回歸的元年,今年接下來幾個月,將有更多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這不但可以提升整體指數盈利水平,同時,也可提升估值水平。對於港股投資者來說,可以在本地市場買到中國科技行業最優質企業,長期受益的是港股投資者。

財經評論作家 王昕媛(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其及其聯繫者並未擁有上文提及或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