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始步入衰退,業主持貨心態轉弱,市場再錄蝕「出血」個案。赤柱富豪海灣洋房以6,700萬元登記成交,原業主買入單位四年半,帳面損手達500萬元。
上址為C型單號屋,實用面積3,034方呎,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該物業一五年九月以約7,200萬元買入,至今轉售貶值約6.9%。據了解,單位早於一八年開價9,500萬元放售,期內多次減價,終累劈2,800萬元沽出。
有消息指出,西南九龍天璽星鑽璽低層D室,原叫價2,620萬元,市傳減價620萬元或約23.7%,以約2,000萬元公司轉讓形式易手,呎價36,036元。據悉,原業主為外籍人士,於約兩年前以購入,現帳面蝕讓約200萬元。
各類型住宅物業劈價個案湧現,利嘉閣阮好珍表示,奧運站凱帆軒1座中高層8室兩房戶,實用面積469方呎,原叫價1,120萬元,放盤五個月累減140萬元,以980萬元售出,減幅約12.5%,呎價20,896元。
此外,青衣藍澄灣再錄低於600萬元以下買賣。該行彭錦添表示,該盤1座低層H室,實用面積451方呎,最初以620萬元叫價放售,最後減價52萬元,以568萬元獲承接,呎價12,594元。他亦建議,政府應撤銷購置第二個單位所須支付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因為不少業主持有不只一個物業,除非盡沽手上物業,否則要換貨就要繳付辣稅。如果取消相關稅項,可以增加市場盤源及買賣流轉,有助穩定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