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氣候變化已成為無可忽視的問題。在「去碳化」進程中,可再生能源發電所佔比例需由目前的20%提高至二○五○年前的85%。能源應用「電氣化」亦將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部分。世界各國政府已制訂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的最後期限,加上愈來愈多的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這種趨勢只會不斷加快。
電動汽車一年的用電量大致相當於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若需要滿足電動汽車的額外電力需求,則在二○五○年前需要額外增加的電力供應,相當於目前德國每年用電量的三倍,這將對電網帶來龐大的額外電量負荷。另一方面,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及由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溫度上升,亦會導致電力需求增加。
為確保電力需求的上升,整個能源體系將需進行變革,這將為整個價值鏈帶來強勁的投資契機。為升級及改造現有的電網系統,未來需作出龐大投資。各城市需要安裝大量電動汽車充電站,好讓使用者能夠為汽車充電。隨着電網電量不斷增加,電纜及變電器亦需要進行升級或更換。對於一些供電基建設施已經老化及不勝負荷的國家來說,問題尤為嚴重。
美國平均年齡為25至30年的電網已不勝負荷,而能源轉型只剛起步。隨着電網中需要增加更多電量,供電系統的負擔亦將會增加,升級系統無疑需大量的投資。估計二○五○年前需對能源存儲、交通運輸電氣化及潔淨能源發電等領域作出120萬億美元投資,這將為投資於能源轉型的公司帶來快速的增長機遇。最明顯的贏家將會是公用事業(其中許多公司已成為可再生能源專家),以及管理及經營可再生資產的獨立發電商。
然而,亦有一些較不明顯的贏家。要將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需要興建大量新的輸電基建設施。陽光及風力充沛的地區最適合生產可再生能源,但這些地方通常遠離大城市,因此需要將這些資源接入電網。電纜及相關配件是將電力輸往主要的人口及工業中心的重要一環,因此將為生產這些設備的公司帶來商機。
另一主要贏家是能源存儲公司。風力及陽光非隨時可得,電力儲存正好可在供電過剩時將電力儲存起來,需用電時才動用,從而解決此問題。
施羅德環球可持續投資分析師Alexander Monk及商品主管 Mark Lac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