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利率制或損銀行淨息差

中國人民銀行改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令內地銀行釐定貸款息率時,更貼近市場情況,並於今日(二十日)起正式實施。由於新機制有利將內地寬鬆的貨幣政策,傳導至企業借錢的利率,券商估計或令內銀的淨息差受壓。

新定價機制實施後,銀行放貸時,將改為以人行向銀行「放水」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作參考,再經調整後作出報價。此外,報價銀行由10家增加至18家,其中包括外資、中小型銀行及網上銀行等,並新增五年期的LPR作利率參考。

人行冀增強市場化

事實上,人民銀行以往一直以公布的基準利率,作為銀行向客戶放貸時的基準,一三年推出LPR後,希望以此成為新的貸款基準利率,令銀行放貸時的定價,更貼近市場水平。然而,改革前的LPR仍一直緊貼舊有的基準利率,令人行向銀行「放水」措施,未能成功傳導至企業貸款成本,近日遂透過改革,加入MLF定價及其他報價行等元素,增強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水平,亦意味人行的基準利率角色將逐步淡出。

人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相信,機制改革短期能引導貸款利率下行,與此同時,銀行會根據企業經營風險,調節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定價,目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整體銀行風險偏好下降,相信營運良好的企業更能受惠相關改革。

高盛相信,於貸款利率降低情況下,內地銀行的盈利表現將持續出現分歧,以零售業務及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FICC)為主的銀行,於全新LPR定價機制下較為有利,維持招商銀行(03968)「買入」評級。招行周一收升0.68%,報36.8元。

貸息預計降低半厘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預計,機制改革後銀行新批的貸款利率最多跌0.3至0.5厘,難以減至看齊3.3%的MLF利率水平。他坦言,相關改革對解決中小微企融資困難的效用有限,目前內地有七成小微企業貸款由中小型銀行借出,貸款利率下行或使銀行淨息差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