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昨公布四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無論是官方披露以國企為主的大型企業,抑或主打民企的財新數據,均跌至近50的盛衰分界線邊緣,意味着整體製造業有收縮風險。更重要的是,就業部分疲態畢露,預示中美貿易談判已屆不能再拖的階段,投資者宜密切關注月內事態發展。
上述指數向來是經濟前瞻指標,根據就業、產量、新訂單、價格、供應商供應情況及存貨進行評估而成,以數值50為分水嶺。今次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的五個分類指數中,就業竟再度下滑至47.2,不但處於收縮水平,更創一二年一月以來最低。回看歷史,如此低水平只出現過六次,除了一二年那次,餘下五次就是○八年十月至○九年二月金融海嘯時期。更甚的是,非製造業的就業指數也處於多年低位,四月數值為48.7,按月無變動,反映整體就業都在收縮,足證之前眾多企業計劃裁員的傳聞不是子虛烏有。
事實上,內地首季經濟增長雖然達到6.4%,好過預期,但根據求職網站近期發表的統計顯示,目前勞工市場狀況起碼是一五年以來最差,首季職位空缺與求職者的比例跌至1.68,大幅低於去年第四季的2.38及去年首季的1.91。與此同時,相較去年第四季,目前職位空缺大跌7.6%,而求職人數則大升31%。由於調查是一五年初才開始,即就業艱難的狀況絕對有可能與一二年相近。
更堪憂的是,目前想在內地大城市工作殊不容易。數據顯示,大約每兩名工人爭奪一個職位,即每份工作與每名工人的比例約0.51,較去年首季的0.71大幅下跌。該調查更預期,次季求職市場恐更趨緊張,最差情況未顯現。
由此可見,現時內地經濟恐怕並非如想像般樂觀,從鄰國南韓的出口數據亦可得知,內地今年以來進口需求已大幅下滑,確實有迫切需要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以期消除不明朗因素,讓商界放心大舉投資,才能激活就業市場。
事實上,就在中美昨天於北京展開第十輪談判前,美國財長姆紐欽透露,期待能在兩輪談判內達成協議,即最快五月八日,屆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團赴華盛頓之時。他的言論或多或少表達了雙方共同願望,因美國經濟增長也呈現飽和迹象,若再拖下去,沒有人會得益處。
當然,「特金會」的結果已證明未到最後一刻,都未能肯定最終成果,惟就業是穩定社會的重中之重,有理由相信今次中美「握手」機會看高一線,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