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新勢力:初創公司3大吸金術

初創和中小企業要茁壯成長,離不開人才和資金。錢不是萬能,但若資金不足,企業亦難以營運。要獲得水源,除了靠生意帶來的收入外,政府及坊間不少計劃和投資亦可幫到手。

(小額資本):科技券:啱中小企 資助達40萬

政府科技券計劃於二○一六年十一月以先導形式推出,旨在資助香港初創和中小型企業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以提高生產力或升級轉型。其後,科技券的申請資格放寬至所有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的非上市企業。

科技券計劃採取2:1的配對模式,現時提供的資助上限增至40萬元,企業須以現金投入不少於核准項目總成本三分之一的資金。資助範圍包括科技顧問服務;購買、租用或訂購訂製現成的設備硬件、軟件及科技服務或方案等。

推出至今累批逾億

創新科技署表示,科技券自推出至今年三月底,共收到1,669宗申請,在已評審的1,194宗申請中,有1,141宗獲批,合共金額約1.6億元。簡單計,即平均每項申請獲批逾14萬元資助。

眾籌:網上集資 睇產品吸引力

在網上眾籌平台如Kickstarter、Indiegogo籌資,可面向全球網民,而最終能籌得多少金額,就要視乎項目的吸引度和成功交貨的機會。過往,大受歡迎的項目可取得千萬元計的金額,但失敗的項目亦會乏人問津。一般而言,數萬元的眾籌目標較易達到。

MindWorks Ventures(概念資本)合夥人陳棗烈表示,對於較前期的初創公司,兩、三個人有一個概念,有10萬、20萬元製造產品原型已很見使。惟眾籌較適合做硬件的公司,可以透過短片向消費者展示產品,做軟件就不太適合。

(較大額資金):培育計劃:科技園數碼港齊推動

不同的培育計劃為初創提供創業支援,亦提供不同的財務資助。例如,香港科技園的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科技創業培育計劃,以及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分別提供最多600萬元、129萬元及86萬元的資助予初創公司營運。

數碼港方面,初創公司可申請10萬元的創意微型基金、最多50萬元的培育計劃、最多30萬元的的加速器支援計劃、最多20萬元的海外及內地市場推廣計劃。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亦會提供種子輪和A輪融資。

企業支援計劃 :成功申請隨時獲千萬

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企業支援計劃,鼓勵私營機構進行科技研發,向成功申請的公司提供最多1,000萬元的資助,款項會以一元對一元的等額出資方式批出。此計劃不支援改善生產或運作程序等一般業務營運,而申請的評審準則包括創新及科技內容、項目成果的商品化機會、技術及管理能力等多個方面。

「遠水」難作短期研發

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辦人兼合伙人文立表示,初創對外尋找資金的方法離不開向政府,或加入數碼港、科技園等培育計劃。不過,這些全部屬「遠水」,未必能用作短期的研發資金。畢竟,政府擔心初創拿錢後不是用來做研發,寧願待項目已進行一段時間甚或完成後才撥款。另他指,由於大部分初創未賺錢,又沒有資產作抵押,基本上不用想向銀行貸款。

(千萬元融資):創投基金 :要睇創辦人賺錢能力

陳棗烈表示,隨着初創公司規模逐漸增長,要找的融資渠道亦會跟隨轉變。例如金額較小的天使輪、種子輪,可以找政府、天使投資者幫手,但到超過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的A輪融資,規模未大到吸引跨國大企投資,這時主要靠創投基金注資。以概念資本為例,一年大概看1,000個項目,最終投資的由數個至最多15個不等,金額介乎100萬至1,000萬美元。

如何才獲得青睞?他指關鍵是初創最終可創造多少經濟價值?能賺多少錢?因創投基金要向投資者負責。第二,是市場有多大,夠不夠規模可以上市或被併購,藉以讓創投退出。第三,他們看重創辦人有否成功的特質,因很少人第一次就揀中最佳的商業模式,最終還看公司創辦人的熱誠和能力。

燒錢速度低利講價

文立認同,要吸引創投基金投資,生意可以做得幾大很重要。一般而言,燒錢速度較低,與創投的議價能力較大,如果燒錢多,就要看市場規模有多大。另外,創辦人要有熱誠、可靠、有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