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憂慮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買入長期債券避險,令長債息反常地低於短期債息形成「倒掛」異象,因而引發股市下挫。這亦提醒投資者,一個均衡的投資組合中,債券仍是不可或缺。如果大家對債券投資較陌生,是時候惡補一下,以賺息兼賺價。
不少投資者對債券的印象是,入場費動輒過百萬元,而且要機構或專業投資者才可以買,一般人只能轉買債券基金。不過,投資基金涉及管理費等額外成本,有機會賺息蝕價,且全由基金經理決定投資何種債券,投資者沒有話事權。
不過,現時個別平台也提供一些普羅大眾也可交易的債券選擇,而分別在於不同的交易所上市。Fundsupermart.com證券及債券投資助理總監張志高表示,在港交所上市的債券,銷售對象規定為專業投資者,亦即要持有合共800萬港元或以上的流動資產,例如股票、基金、存款等,但不包括物業。
另一邊廂,有些債券在其他交易所上市,又或沒有上市,有機會可予所有投資者買賣。
當然,入場門檻仍會視乎不同發債機構和平台而有所不同,除了較多以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作為入場門檻,小部分債券亦可以萬餘元入市。
現時銀行和券商提供的網上債券搜尋器,提供多個篩選債券條件,如發行人或擔保人名稱和所屬行業、債券種類、信貸評級、債券貨幣、剩餘年期、票面息率等,投資者可按各自喜好揀選。
張志高表示,揀選時可問自己三個問題:投資年期多長?要求多少投資回報?是否看好某貨幣前景?藉以幫助自己更快找到合適債券。
他續指,透過金融機構買賣債券牽涉不同交易成本,有些公司可能佣金收費較低,甚或不收費,但賺的是債券買賣差價,例如把價格提高一點賣給你,畢竟債券的透明度不及股票,普羅大眾較難知道當時價格。而以該行為例,不賺取買賣差價,但會收取債券票面值0.35%的處理指示費用,以及每季0.05%的平台服務費,按客戶所持債券每日平均市值計算。
美債息「倒掛」
美國3個月債息高於10年期債息,張志高表示這一般預示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增加,美國企業的營商環境或變差,投資者宜避開美國企業債。至於亞洲企債方面,只要公司沒有因為美國經濟衰退導致違約,理論上投資者不用太擔心。
大部分債券設到期日,如發行人或債券的擔保人沒違約、定期派息,於買入一刻已可計算到期時回報。若持債券至到期日,更不用理會期間債價升跌。
相反,永續債券沒有到期日。若債券發行人沒違約或贖回債券,投資者可一直持有債券定期收取利息。但因沒有到期日,意味要成功在二手市場賣出債券,才可取回本金。賣出價未必高於買入價,有可能賺息蝕價,且流通量差的債券也有機會找不到人承接。舉例投資100萬元在5厘票息永續債,每年可收息5萬元,但原先的100萬元本金會被綁實。
當然,現時絕大部分永續債券設有「可贖回」的條款,會在特定日期以指明的價格贖回債券,投資者未必可永遠持債不放。而是否行使贖回條款全由發債機構話事,投資者則為被動。
張志高指,政府或公司發行債券,在其他條款一樣的情況下,債券到期日愈遠,息率會愈高。永續債券的息率會高於10年期債、5年期債,才能吸引投資者購買,這亦令前者較受美息變化影響。如果美國聯儲局繼續加息,理論上永續債會較短年期債券的價格調整更多。
市場預期美國加息步伐放慢,但他指全球仍處低息環境,息口向上機會較大,宜先考慮2至4年內到期的高收益債券,該行客戶則較喜歡高收益內房債,息率約6至8厘,對利息敏感度較低。高收益債券風險較投資級別債券高,但因選擇年期較短,不確定性也較少,關鍵是挑選較大型穩健企業,抗逆力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