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推「數碼身份」滿載商機

數碼個人身份(eID)有望最快明年面世,首階段擬應用於政府服務及文件。有科技界人士建議,政府下一步應盡快將技術伸延至商業服務,包括銀行或證券開戶,並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成為亞洲或國際商業eID發行中心,促進跨境金融活動。

簡化審批 助吸引外資

eID有如一條「個人身份電子鎖匙」,整套技術由政府監管及運作,但當中不會記載任何個人資料。市民於首階段憑數碼身份,便可直接通行各類政府或金融服務,省卻所有繁複的填表程序,同時免卻大量核實資料的時間和成本。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建議,政府應將eID用途伸延至商業服務,例如市民可用數碼身份到不同銀行開立戶口,申請貸款或進行證券交易。eID可證明身份及記錄申請人的信貸評級及活動,省去多重文件核實及審批流程,推動香港轉型至「數碼經濟」。

他解釋,香港作為連接海外及內地的國際金融中心,應善用本地大型銀行及內地支付商的營運經驗優勢,打造成國際eID發行區域中心,以便海外投資者利用eID在香港開設公司,或進行多元化投資活動,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本地市場,確立香港於亞太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政府轄下的應用科技研究院,其首席科技總監楊美基坦言,香港金融地位深受國際信任,在政策及科技配合下,有潛力在港推行國際商業eID的發行及應用,但前提需確保技術保安系統足以防範黑客入侵。

利用區塊鏈加強保安

他解釋,eID的數據庫應利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保存eID數據,可理解為一個全民皆可參與的電子記帳系統,每一項數據均不能被任何人單方面修改,能保障市民或海外投資者利益,亦防範身份被盜用及詐騙個案出現。

事實上,金管局早前已經為此積極夥銀行界研推「認識你的客戶」平台(KYCU),即推動遙距開戶或申請銀行服務,取代直接到分行辦理手續程序,以配合政府在香港全面推行eID,促進香港的電子商務發展。

另一方面,市場憂慮香港推行數碼經濟遜於國際水平,不過楊美基認為,香港的科研技術絕對可媲美世界各國,整體進度看齊新加坡,強調即使有部分國家走得較前,但在相關範疇,「先做」並不代表較為「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