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經濟金玉其外 港慎防敗絮其中

香港、新加坡、台灣,加上南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三十多載過去,論經濟發展,南韓成就可謂首屈一指,一躍成為科技文化發達國,無論是汽車到手機等硬實力,抑或明星打扮等軟實力,皆令人趨之若鶩。惟繁華背後,年輕人生育率破底、銀髮族就業新高,實為社會悲歌。誠然,香港情況「五十步笑百步」,實須引以為鑑。

南韓近日公布二月就業狀況,雖然失業率回落至3.7%,就業職位增約26萬個,按年升1%,為13個月以來最多,但若仔細地看,新增就業人口過半數為「銀髮族」,即60歲以上在職人士按年增39.7萬,創一九八二年有紀錄以來新高;與此同時,壯年就業人口持續減少,例如30歲年齡層就業人口驟減11.5萬、40歲更減12.8萬,顯示該國未能為年輕一輩創造較好的就業待遇。

面對生活逼人,老人家退休無期,年輕人怎膽敢生育?根據官方數字,南韓去年生育率跌至0.98,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為一九七○年開始搜集數據以來,首次低於1,較一七年的1.05再創新低。有當地年輕女性直言,社會競爭太激烈,把孩子帶來這世界是「罪惡」,反映愈來愈多已婚家庭不願生育兒女。

諷刺的是,南韓去年才剛剛躋身發達國地位,人均收入突破3萬美元,為全球超過五千萬人口的國家之中,第七個有此成就的地方。惟這反而印證着經濟繁華、遠離赤貧,竟不能圓滿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更不堪的是,若人口斷層持續,不足9年,南韓人口就會開始下跌。

當地專家歸納原因,不外乎經濟成果僅落在少數大企業手裏,家庭收入增長跟不上,形成實質購買力下降,年輕人難覓出路,怨氣甚重,與現今香港極為相似。港府作為把關者、坐擁逾三萬億港元財政儲備資產,責無旁貸。管理學上有謂「木桶理論」,簡言之是任憑怎樣發展最長的木條,若忽略最短的,木桶盛水量始終不會變多。經濟發展固然重要,懂得分享成果更有必要!若政策只向大企業傾斜,到最後只會積聚民怨,年輕人前路茫茫,不願生育,經濟怎可有持續性?

據去年全球最幸福地區排名,香港在「亞洲四小龍」之中敬陪末座,排76位;相反,被視為四小龍中經濟發展最慢的台灣排26位。新加坡及南韓則排34位及57位。上述排名加上南韓數據,港府實須反思,切勿忽略扶助弱勢社群,這才是水能載得更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