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貿易戰困擾,香港海運港口局最新數字顯示,今年一月本港貨櫃吞吐量按年大跌11.9%,至162.6萬個標準箱。相反,世界各地主要港口已公布的同期貨櫃吞吐量卻全部上升,在全球貨櫃港排名中,香港被青島港超越,由去年第七位跌至第八位。不過,有業內人士指碼頭運作應加快轉型及保持商品出口貨值,本港貨櫃港便尚有可為。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公布今年一月全國港口貨物、貨櫃吞吐量報告顯示,上海、寧波舟山、深圳、廣州和青島港等港口,月內貨櫃吞吐量分別按年升10.4%、9.3%、1.8%、6.1%和8.4%。當中青島港月內共處理176萬個標準箱,今年首月吞吐量就已超越本港。
香港去年貨櫃吞吐量跌破兩千萬個標準箱(TEU),按年下跌5.4%,全球貨櫃港排名由第五位跌至第七位,一舉被廣州港和南韓釜山港超越。海運顧問公司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 Ltd.指出,自上世紀一九七九年起,香港一直位列全球五大貨櫃港。
然而,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排名第八位的青島港,去年共處理1,930萬個標準箱,與香港的1,959萬個標準箱相差無幾。故Drewry預料,今年全年貨櫃港排名,香港很大機會將被青島港超逾。
對於本年首月香港貨櫃吞吐量按年急挫,香港出口商會會長鮑潔鈞表示屬意料之內。他解釋,由於去年十二月,中美貿易談判促成九十天「休戰」協議,很多美國買家尚不確定新一季的訂單情況,所以今年首月導致貨櫃量急跌。而全球貨櫃港排名,本港下跌至第八位。他估計有機會維持一段時間。
他又稱,本港貨櫃碼頭操作成本昂貴,排名下滑將會是趨勢。香港作為轉口港,他希望能繼續保持整體商品出口貨值,以及碼頭能盡快轉型,增加本地自己品牌貨品,有助增加經濟利潤。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表示,目前香港貨櫃碼頭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政府支援及補貼。香港作為轉口港角色,很多時商家會首先選擇深圳及廣州等內地貨櫃碼頭,香港非商家的首要出口港選擇。他稱,目前商家需要支付船公司近400美元,因此很多廠商會選擇經內地直接出口。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稱,儘管香港貨櫃吞吐量漸被內地超越,然而難公平比較兩地情況。首先,上海、寧波舟山、青島等地急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內貿,反之香港及深圳則只靠外貿,所以增長一定會相對較少。
他明言對香港貨櫃業前景不太樂觀,並預計今季本港貨櫃吞吐量或會錄得雙位數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