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通脹弱 央行需警惕

亞洲多國經濟增長前景黯淡,拖累物價通脹乏力。滙豐警告,區內正面對萎靡不振的通脹問題,提醒亞洲央行官員須多加警醒。有經濟師則指,區內央行要減息應對問題,否則一旦出現通縮,將與經濟下滑形成惡性循環。

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范力民發表報告指,中國的通脹水平回軟,而且沒有因為人民幣匯價偏弱,以及較早前油價短暫回升而出現反彈,如今能源價格顯著回落,新興國家的通脹有機會繼續下行。

事實上,過去一年不少亞洲貨幣兌美元出現雙位數跌幅,惟反映通脹程度的消費物價指數,卻逆勢低企。中國十一月整體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增幅,由十月的2.5%下滑至十一月2.2%,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增長則維持於1.8%。

亞洲其他地區的通脹率同樣疲弱,包括印尼的通脹率維持於3%,而泰國、台灣、馬來西亞及日本東京的通脹率均維持於1%以下。菲律賓則為少數維持高通脹率的亞洲主要經濟體,十一月的通脹率達6%。

滙豐:幣策收緊衝擊大

范力民相信,明年亞洲區的通脹率會進一步回軟,並拖累內需增長率遜色於整體經濟增長率,特別是過去一年實際利率不斷攀升,加上融資環境收緊,勢對經濟增長率帶來更大衝擊。他籲各國央行官員須更為審慎面對緊縮政策,甚至考慮轉為放寬,若明年各地匯價回穩,料其他亞洲地區或跟隨中國的寬鬆貨幣政策步伐。

至於全球經濟的影響,他指出,亞洲現時佔全球經濟規模約40%,若亞洲通脹率弱勢延續,亦會拖累其他地區通脹水平。

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亦指,環球通脹風險極低,若油價再下滑拖累物價下跌,各國央行應在通縮降臨前減息,因為通貨緊縮風險比通脹更具威脅性,屆時社會工資大幅下降,以致消費疲弱,最終陷入惡性循環,令經濟持續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