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希望與美國「有建設性地」化解貿易糾紛,又說與美國財長姆紐欽有「很好的交談」,人民幣匯價全年會在美元升值的情況下處於「合理區間」,波動是人民幣雙向浮動下的正常現象,幅度與發達國家基本相若,但遠少於發展中國家。
他又提到,中國會推進經濟改革與進一步開放,改善知識產權保護,誠心希望就貿易糾紛達成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但同一時間內地很多人已為貿易摩擦爭持不下做準備,中方會做最壞打算。
他又說,現時內地利率合適,貨幣政策審慎偏中性,有足夠工具應對不確定性,包括存款準備金率及匯率等。不過,中國不會將貨幣用作處理貿易衝突的工具,當局會繼續交由市場決定人民幣匯價,預期經常帳順差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今年會跌至1%以下。
博海資本投資總監兼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直言,現時中國從事製造業的人口約1.1億人,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及南韓加起來亦只有3,800萬人,因此假設全球經濟體量不變,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無疑會嚴重威脅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就業。中國之前去槓桿令流動性緊張及經濟增長減慢,因此要抱病跟「一個剛睡醒及吃飽的人(美國)」對決。
不過,他相信中國經濟暫時只是「小恙」,穩住債務水平已可以。中美貿易摩擦並非不能談判,中國回應美方訴求並非甚麼屈服,既讓對方失去發動貿易戰的口實、在經貿糾紛佔上風,同時能惠及內地經濟。當中,保護知識產權可以激勵內地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減少補貼出口可以將資源改為資助產業研發經費、提升工業園區的醫療與教育等配套設施,從而透過中國產品升值,避免鬥平和扭曲市場。
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環球政府要為銀根進一步收緊及貿易糾紛所帶來的市場波動做好準備,但不是要放慢經濟改革及簡單一句「放水」,而是要紓緩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