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癮問題早在智能手機興起時響警,惟十年後才獲廠商正視。新版本Android系統將加入輔助工具,Instagram(IG)上周也向部分用戶測試計時工具。投資者評估流動程式時以用戶黏着度(Stickiness)作指標,即用戶使用程式多久、多頻密。戒掉手機成癮功能的出現,意味着用戶使用時間會減少,矛盾因此產生。
無可否認,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早已是社會警號。美國有研究指,過分依賴手機的生理反應好比濫藥,患者感受到孤獨、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態的概率會增加。
其實iPod之父Tony Fadell曾指蘋果公司應要解決這問題,而確實又有能力去做好。惟解決方法現由另一系統Android首先提出,新版本將加入四項功能,不外乎記錄或限制使用時間等。YouTube亦會加設限制觀看時數功能,而Facebook旗下的IG也悄悄試行Usage Insights,記錄用戶的使用時間。相信手機成癮者看到這些記錄會大吃一驚,這些公司則強調,要靠用家自律才最有效。
愈來愈多人手機成癮,業界可能要承擔當中責任。幾乎所有流動程式、社交網絡都強調用戶所花時間愈長,愈能獲得投資者欣賞。免費服務的用戶使用時間增加,所產生的廣告收入亦會提高。這些數據推演成用戶黏着度,令設計產品時千方百計留住用戶。
現在業界反其道而行,提醒用戶使用的時間,暫時未知其成效,但肯定是個警號。這意味着用戶整體使用時間會減少,流動程式需更花心思,出盡方法吸引用戶使用。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
作者: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