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政府不斷強調要設法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諷刺的是無論私樓、公屋、居屋或夾屋,甚至車位成交價愈升愈有,最近九龍啟德住宅用地又誕「新地王」!港人看在眼裏,只覺上樓置業愈來愈艱難,對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信心可謂消磨殆盡。
早前本地發展商以高達251億元取得的新地王,樓面地價達1.8萬元,料落成後呎價逾3萬元,以本港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2.76萬元,即使專業人員月入中位數才4.13萬元,顯然是難以負擔。企業作出如此巨額的投資決定,必然已考慮了發展成本及市場供求等因素。商家識計數,可香港市民就愈來愈唔識計數,省吃儉用剩下的儲蓄,根本無法追上樓價升幅,置業安居已成為生活的一大難題!
新地王的出現,再次反映房屋政策的拙劣,難以保障港人的基本住屋需求。無可否認,香港房屋供不應求,是樓價不斷上升的底因,但土地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覓得新供應,結果政府設法盡用現有資源,強調房屋階梯,加快公屋流轉,容許資助自置房屋分租房間等新增供應等。問題是低下層住屋需求龐大,真正有能力「向上移」的公屋戶只佔少數,資助自置房屋定價與市價掛鈎兼供應量少,根本難以解決問題。
再說私樓市場,辣招扭曲了二手市場運作已是不爭的事實,源源不絕的外來投資需求及「新港人」的置業需求支持樓價不斷破頂。能勉強支付首期的港人亦只有將貨就價,結果私樓市場新供應「劏房化」,基層就連劏房都租不起,要轉投寮屋、貨櫃箱棲身。基本住屋問題去到如此荒謬的地步,還常自詡「國際大都會」,政府焉知羞愧?
如今香港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在樓價高不可攀之下,政府房屋政策是否續以置業為主導?在房屋供應,除了活化現有公營市場外,是否應該在一定期限內,增加公營房屋比重,並改革資助自置房屋與市價掛鈎和補地價自由買賣的機制,以疏導公屋輪候人數,真正實現房屋階梯?此外,如何活化私樓二手市場,真正釋放更多現存供應,而非逼用家向新盤納米樓舉手投降?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
說到底,香港的住屋問題,不僅在於增加土地供應,還在於政府是否有決心為港人安居定下一個長遠的願景,再透過訂立長遠的規劃,平衡各方利益來共同實踐。若然連港人基本「安居」都搞不好,則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都成疑問,進而衝擊社會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