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之間 ,現時商界新興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是近前者遠後者。因為共享經濟及共享價值,都是進攻型商業策略,要讓業務透過減少成本或增加收入,直接賺錢。至於社會責任多是防守型,是先花錢提升企業形象及品牌價值,然後間接賺錢;更重要的是當企業出問題時,輿論會因為正面的印象而比較體諒。
今年香港有團體舉辦比賽,宗旨是推廣共享價值。結果出現大衞對哥利亞的局面,由推廣數碼營銷方案的中型企業日崚(Fimmick)勝出,入圍的另外三間大型傳統企業,雖然社會責任做得極好,但是日崚的共享價值項目,給人的印象這是該企業主要商業策略之一,所以它會堅持及更新,有潛質可以愈做愈好。
日崚的共享價值項目,主要是去年成立的「傳耆」社會企業,它尋訪本地的傳統工藝老師傅,包括手雕麻雀、霓虹燈及鳥籠製作等。購入他們的產品,然後糅合數碼營銷的針對性以及本土特色的吸引力,在網上尋找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潛在顧客,推銷產品和工作坊,相當成功!
它有三項社會效益:首先,讓老師傅能夠以一己之長繼續謀生;其次,讓年輕人透過Facebook等網上平台,認識傳統文化,跨代共融;最後是,讓傳統工藝及知識得以被推廣保留。
在商業效益方面,公司以「傳耆」示範數碼營銷的針對性,在尋找潛在顧客的威力;而「傳耆」及日崚的其他社創事工,亦獲得不同的獎項,提升品牌價值;擴大企業的知名度,被更多潛在顧客所認識,這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商業策略典範。
共享經濟的特點是使用者不單只是擁有者。當其中一方屬於弱勢社群時,這便成為共享價值。
香港本土的首個共享經濟項目,是社創基金資助成立的「共廚家作」,它是今年民政事務局六間傑出社企之一。其業務模式是共享其他食肆的閒置廚房、製作食物牌照、客源及整個銷售流程。
它有三項社會效益:首先,讓單親家庭的婦女可以藉製作拿手的獨家食品賺取收入,而且是根據銷量拆帳,恍如自己的生意。其次,讓食肆不用增聘員工,也可以提供獨特食品招引顧客,助人助己,各有所得。這是帶領這些食肆運用創造共享價值的新興業務模式。最後,媒體報道「共廚家作」的故事,是在教育公眾關於共享經濟及共享價值的多項好處。
在商業效益方面,「共廚家作」糅合了社會創新和共享經濟兩個新興概念,在創業後九個月內已能自負盈虧。現已籌集資金,準備擴大規模。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勞工福利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成員及扶貧委員會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委員
作者:紀治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