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一二年推出人民幣貨幣期貨,成交一直上揚,但新加坡人民幣期貨近月成交有超越港交所之勢!消息透露,新加坡交易所提供大量激勵措施,令當地人民幣期貨成交量大增,惟以炒賣為主,持倉期短,故未平倉合約仍是香港較多。市場建議香港考慮調低有關買賣成本,否則長遠本港人民幣衍生產品「一哥」地位將拱手相讓予新加坡。
市場消息指,新交所提供的五項激勵措施,包括提供彈性機制吸引大型莊家入市、又容許客戶以較低的孖展買賣合約,孖展更可以與其他新交所產品抵銷。在符合孖展要求時,也可以更彈性及有效利用抵押品,令資金更靈活運用。在調整合約設計上,監管認可程序也較彈性。亦容許遙距交易或結算會員,讓市場參與者更廣泛,而香港並沒有遙距參與者。
事實上,港交所於一二年九月推出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為全球首隻人民幣可交收貨幣期貨合約,初期成交普通,一三年日均成交只有568張,但其後成交顯著增加,一六年已升至2,181張,今年首11個月日均成交更達2,996張,按年上升49%。新交所則於一四年十月緊隨港交所推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規模與港交所一樣,都是10萬美元。
市場人士指,港交所的人幣期貨原本勢頭不俗,但近月成交量卻被新加坡超越。
新交所的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期貨成交於九月份大幅上升,總成交量達27.8萬張。累計今年首11個月,其總成交量已經達到169萬張,按年上升2.29倍。
不過,新加坡的合約都是以炒賣為主,因此未平倉合約仍是以香港居多。截至今年十一月底,新交所人幣期貨的未平倉合約為1.9萬張,港交所人幣期貨的未平倉合約為2.4萬張。現時港交所佔全球所有交易所買賣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期貨未平倉合約總數的55%。
灝天環球投資交易董事尹啟良表示,雖然新加坡推出人民幣期貨已有一段時間,但市場逐漸認為在新加坡交易有套利機會,所以「一窩蜂」去做。
他認為在新加坡買賣人民幣期貨成本較低,無論孖展及交易費均較平,新交所也積極邀請香港的券商到當地做產品的莊家,故他認為香港有需要檢視是否有需要調低人民幣期貨的買賣成本。
熟悉市場運作人士指,新加坡的優惠措施無疑令交易有利可圖,因此產品交易量激增,但對高成交量是否可維持存疑,因為新交所的人民幣期貨產品始終較單一。相反,香港可提供一系列人民幣貨幣衍生產品,除了美元兌離岸人幣期貨外,今年三月已推出有關期權。七月份亦推出人民幣(香港)及美元黃金期貨,也計劃於明年推出有關人民幣指數的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