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上軌道 深化合作不容緩

滬港通不經不覺已開通三年,當中曾經歷二○一五年中的大股災,及後隨着深港通啟動,撤銷總額度限制,港股成交復熾,恒生指數在個別龍頭股帶領下,更創下近十年新高,互聯互通應記一功。然而,港股市場在新玩家的加入後,諸多結構性和監管問題仍未解決,兩地深化合作更是刻不容緩。

過去三年,透過港股通淨流入的北水超過六千七百七十七億元,涉及成交額高達三萬五千億元,刺激期內恒指累漲逾五千點或兩成。目前港股通累計持倉總額已超過八千億元,佔港股總市值逾百分之二。透過港股通南下的北水,日均成交額由一四年的四點六五億元增至今年首十個月的四十四點六五億元,可見互聯互通已上軌道並廣為投資者所接受。

另有調查顯示,逾六成內地投資者買港股成功獲利,當中一成七更獲利逾百分之五十。這亦難怪,港股對內地投資者來說向來是價值窪地,H股相對A股動輒折讓三、四成。加上內地各大保險公司對海外資產配置需求日增,在資本帳仍未全面開放下,通過新的交易渠道,買入早已熟悉的內地企業,獲取股息及資本收益的同時,更為「出海」與外資交鋒作好準備。

除了價值投資外,互聯互通亦為北水大戶提供了炒賣的新戰場,打着爭奪定價權的旗號縱橫馳騁,不但令個別股票大上大落,有的更是嚴重偏離估值。有沽空機構直言,中港股市互聯互通後,要沽空估值過高的港股已是愈來愈難。可見,港股A股化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始終香港市場國際化程度高,外資眼見估值過高時,自然不會落疊,用腳投票。

無論如何,北水湧港可大大地提升港股成交,某程度上可解決市場深度不足的問題。事實上,香港市場結構老化早為人詬病,幾經辛苦爭取來港作第二上市的國際大企業,亦因成交長年偏低而要紛紛退市。針對這些問題,現時解決方法不多。但如果能夠盡快將兩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勢必有助指數公司打造產品,向基金多作推廣,通過被動投資來提升成交。

現時,內地資金氾濫,投資眼光已不再局限於大中華等地,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雙方合作肯定可締造雙贏。股市互聯互通亦只是踏出了第一步,債券南向通、新股通等機制將陸續有來。而香港只有做好自己本分,因應內地需求,努力提高監管水平,才能更好抓住商機,鞏固香港財富管理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