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狂歡須警惕 央行縮水藏暗湧

要數近日全城金融熱話,相信非新股熱潮莫屬。再有股份被市場認定穩賺,使人人渴望分一杯羹,幻想着擁有一手,等同首日獲利數千元。這樣的情景,不禁讓人聯想到是升市派對尾聲才會出現的現象。其實,隨着各大央行陸續「縮水」,散戶在追求回報的同時,必須認清市場風險。

歐央行周四公布議息結果,一如市場預期,明年起每月量化寬鬆規模將會減半,由六百億歐元降至三百億歐元。若對沖聯儲局現正進行縮表,在此消彼長下,歐美央行向市場淨投放的資金將會銳減,倘若聯儲局縮表提速,隨時演變成資金淨回籠。

眾所周知,環球資產水漲船高,央行放水是始作俑者,由於通脹前景疲弱及憧憬經濟繼續增長,這不慍不火的環境令市場人士保持樂觀,形成全球股市升多跌少。不過,無論是聯儲局主席耶倫抑或是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近期相繼透露找不到通脹降溫的原因,只能主觀地猜測僅屬短暫現象,之後會V形反彈。這令人覺得央行的貨幣政策有如摸着石頭過河,實非佳兆,一旦事後證明錯判通脹形勢,除了損害央行公信力,任何補救措施都會使金融市場動盪。

可是,由於近年吹噓冧市的「狼來了」言論實在太多,投資者已置若罔聞。近日有大行透露,現時客戶的帳戶中,持有現金比例跌至史上最低水平;亦有調查顯示,傳統大型長倉基金現金比例降至百分之三點三,亦創紀錄新低。有著名美國投資名宿警告,不少散戶問:「為何要減磅?持有現金來幹甚麼?」他對這條問題感憂慮,證明散戶搞錯方向,已把風險拋諸腦後,警告股市轉勢將是瞬間的事。今次香港再掀抽新股熱潮,背後的邏輯不謀而合,就是持有現金來幹甚麼?

事實上,有研究機構近日發表報告預警,全球家庭負債過高,已影響經濟增長潛力及威脅金融穩定。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只要家庭債務佔GDP比例升越三成,就會影響中期經濟增長;若比例升穿六成半,更會破壞金融穩定。現時包括香港在內的不少經濟成熟地區,比例都超過了六成半的警戒線,意味家庭已用盡了槓桿,只要央行「縮水」甚至收回資金,市場上根本沒有足夠新錢接貨。

投資者必須要明白,以往央行是信心滿滿,曾抨擊市場上的經濟模型不及其完善,但現時連耶倫及德拉吉也對通脹前景有疑慮,面對極大不明朗,投資者更要理性,不是不要投資,而是要警醒風險,切勿太迷信穩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