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亞洲國家的醫療保險產品已引入「健康年齡」作保費計算參考,若投保人健康年齡較實際年齡小,保費減幅可達30%。瑞士再保險亞洲區健康及醫療保險解決方案主管關嘉儀表示,香港要引入類似「減齡」方案仍待研究,但指目前不少險商正循預防慢性疾病出發,預計未來一至兩年可有更佳的慢性疾病醫保方案出台。
一般而言,年齡為醫療保險保費多寡的最基本考慮因素,除此之外,險商會評估投保人的性別、過往病歷及醫療通脹等內外因素釐定保費。
關嘉儀指出,其實在日本及台灣已有個別險商推出了「減齡」方案,部分醫保產品會參考投保人的「健康年齡」作保費計算,而非單純憑「實際年齡」釐定。
關嘉儀解釋,「健康年齡」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投保人的身體狀況,險商會評估投保人體檢報告的主要指標,例如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膽固醇指數等,分析其健康年齡。
她指出,實際年齡愈年長而健康年齡愈年輕者,保費的差異通常更為明顯,如果投保人的健康年齡較實際年齡「後生」10歲,可以減保費達30%,但需要視乎個別保險計劃。
香港險商可否在醫保產品中引入「減齡」方案?關嘉儀稱,本地險商雖對相關方案感興趣,但由於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不一,故目前尚待研究。但她指,香港險商近年多循預防角度出發,相繼透過不同的活動提升投保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例如使用穿戴式裝置計算行走步數,再作出相應保費回贈等。
關嘉儀表示,險商目標之一是為幫助投保人預防各類慢性疾病,因為目前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現投保醫療保險存被拒保風險,保費亦或較正常投保人高昂,而改變生活習慣則有助預防或改善慢性疾病。她並透露,目前該公司正與險商及專家進行研究,期望未來一至兩年市面上可推出更佳的慢性疾病醫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