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月入三萬的香港人》的潮文道盡港人買樓辛酸,四年過去,著名網絡作家于日辰回顧自己當年話題作,不禁再次慨嘆買樓難。四年以來,新盤單位愈劏愈細,樓價愈升愈貴。由太古城兩房價衝破千萬元,至公屋王變為頭條常客,現今買樓仍是個夢,于日辰苦笑──「依家冇五萬蚊做唔到故事主人翁。」
《月入三萬的香港人》紅極一時,講述一個月入三萬元的港仔,為買樓要放棄私人坐駕,節衣縮食才能購得蝸居。潮文後來拍成短片,瀏覽次數逾125萬。
香港樓市近年搞到人都癲。于日辰嘆道:「月入三萬依家唔夠買樓喇!」他指,身邊大部分朋友婚後仍與家人居住,皆因樓價太貴,即使夫婦兩人月入五萬元,仍難負擔。他的一眾年輕同事中,僅一人成功置業,但實情是供到嘔,買到的更只是一個200餘方呎的細單位,他覺得很諷刺,因港人月入五萬元已算是中產,卻尚且如此吃力,遑論月薪萬餘元的年輕人。
在一二年七月,中原城市指數僅處103.64水平,直至上月,指數已飆至132.45。樓價高企,年輕人若要買樓,他只得一項建議,就是「一定要靠父幹」,他停了停說,「因我都係靠母幹。」
一四年時,于日辰腦袋閃過一個念頭,當時樓價如日中天,他所住的居屋固然會升值,但升幅必不及私樓,想到自己工作穩定,且有能力供樓,為何不買一個會升值的單位居住?
當時樓價狂飆,他擔心,若再不入市,恐怕錯失機會,但買樓非一蹴而就,由於其母向來保守,且已退休,怕供樓擔子太重,兒子應付不來,兩人最終扑鎚將自住居屋售出,並把所得的500萬元用作首期,購入現時居住的一個800方呎私樓單位,單位當時作價逾700萬元,首期以外的200多萬元由他負擔,以月供2萬元、攤開20年的形式供樓。
現時回想,他感到慶幸,因事實證明他當初決定正確。事實上,買樓距今不過兩年,兩個新舊單位價格差距,已由200多萬元拉闊至350萬元。自己成功由居屋搬進私樓,于日辰坦言全靠「母幹」,「若唔係媽咪層居屋,我冇可能買到樓,就算買,都係200幾方呎。」他稱,現今年輕人買樓,若無父母相助,難以成功。「冇父母幹,不如唔好諗買樓,及時行樂好過」他苦笑道。
他稱,假設月入五萬元,用以供樓,單位大小定必有限,僅200至300方呎,認為「住得唔舒服」,享受不了「五萬元」的生活質素,且太細的單位日後亦難以脫手。若將資金租樓,可租得大單位,且每月薪水游刃有餘,足以享受「五萬元」生活質素。
年輕人被指不愛儲蓄,他覺得年輕人與老一輩不同,崇尚及時行樂,不愛儲蓄,不愛磚頭,身邊不少年輕同事即使月入兩萬元,寧願花光,也不願儲蓄。若他當初不買樓,會買輛法拉利。他指「人哋見唔到你有樓,但人哋見到你有法拉利。」
他又指,年輕人不愛儲蓄,原因是看不見未來,以前儲夠錢能置業,現時即使儲了錢,也買不到樓。他們會認為,與其儲錢,不如花光,享受人生。他直言,「買唔買到樓唔再係你努唔努力,而係香港呢個地方,根本唔適宜畀後生仔過舒適生活。」
雖說買樓首期儲極也不夠,但九十後在生活上是否享樂為先,不愛儲蓄?以下兩位大學同學其實都各有打算。
Jasmine:「若我賺到錢,都會買自己鍾意嘅嘢,因咁係一個對自己好嘅生活方式,但同時我都會儲錢,為自己未來作打算,因冇可能用晒自己所有錢去娛樂。」
Peta:「我會一部分買自己鍾意嘅嘢,但人嘅欲望係有限,我買嘅嘢唔會好多;另一部分就儲起,等一個買到樓嘅時機,用來畀首期,因依家樓價好高。不過,就算我儲到錢,都唔知樓價未來會唔會繼續升,有機會係無止境咁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