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盜出沒注意!近年不少專業「大鱷」專門搜羅中小型上市公司「黑材料」,然後將資料轉交予中介機構發放,再於股債市場全方位攻擊獲利。不過,投行消息透露,市傳有個別上市公司為免負面消息曝光,透過中間人與專業「大鱷」談判,最終繳付約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贖身費」,避免負面消息曝光,最近已有兩宗類似個案。
專業「大鱷」搜羅上市公司負面資料「做世界」已經不是新鮮事,他們普遍於內地聘有專業人士,專門替他們走訪稅務總局及工商總局等「對數」,甚至進行實地考察,找出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有「水分」地方及可以做淡公司股價的資料。
投行界消息指,專業「大鱷」擬定狙擊名單時,會選擇一些有一定知名度、市值數十億元、街貨量充足,但投資者信心容易被動搖的公司。
專業「大鱷」會先沽空相關股份,之後將搜羅到的負面資料透過中介機構曝光,令到公司股價下跌,然後在低位平倉獲利。一些即將有可換股債券到期的上市公司,更是專業「大鱷」最愛。
消息指出,上市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屬於常見的集資活動,但當有負面消息出現,投資者很可能會沽售相關可換股債券,而一些即將到期的可換股債券,沽壓可能更加顯著。
專業「大鱷」會等待機會在低位買入,因為除可等待公司於到期日按本金額贖回之外,即使之後發債公司股價上升,但因可以換股的權利價值會跟隨股價上揚,令到可換股債券價格跟隨上升,專業「大鱷」仍可從中賺取差價。
消息續透露,一些醒目的公司管理層發現公司沽空及股價連日有異動,仔細調查下,發現有中介機構部署發放不利公司的消息,最後透過律師及中間人與專業「大鱷」談判。曾經有上市公司繳付100萬美元「贖身費」,避免負面消息曝光之餘,專業「大鱷」更承諾不會再狙擊相關公司,該公司成功換取日後安寧。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現時市場有很多中介機構,不排除有上市公司願意繳付「贖身費」,因為很多公司寧願「息事寧人」。「若公司被狙擊,股價實跌,講緊唔係跌少少,而係暴跌,市值隨時唔見好多億。另方面,若公司諗住交畀律師處理,所涉費用亦不菲,故不排除好多公司寧願私下同有關方面傾掂數!」
譚紹興又指出,如果有公司繳付「贖身費」,應不屬於證監會的管轄範圍。不過,他認為,現時有很多中介機構本身非香港註冊,但發表有關香港股票的言論,因此,他認為證監會應加強這方面的條例監管。
至於投資者保障方面,譚氏認為牽涉面更廣,「一方面投資者自然唔想(中介機構)發放不利公司的消息,以免拖累股價,但另方面,倘沒有這些信息,公司或有好多嘢,投資者會被蒙在鼓裏!」因此,投資者陷入兩難的局面,又處於極度不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