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貸打包內險恐硬食

內銀飽受不良貸款困擾,有傳已涉資逾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消息指,中央計劃在上半年,讓內銀先將500億元不良貸款打包出售。除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外,分析料資本雄厚的內險,亦會承擔社會責任接貨,擔心資產質素惡化會禍及險商,坦言內險低殘的股價仍未見底。

市場對內地的不良貸款規模眾說紛紜,據中銀監披露,至去年底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約1.27萬億元,但日前有內地媒體引述消息指,規模至少達兩萬億元以上,遠較官方數據為多,並指不良貸款屬長期問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面對極大壓力。

現時不良貸款規模巨,除依靠資產管理公司外,分析估計內險亦要再負起社會責任,承接內銀打包出售的不良貸款。

內險過去亦有不少為履行社會責任而接貨的事例,如去年內地股市大跌,國壽(02628)總裁林岱仁於中期業績時,曾指國壽作為大型國有保險公司,有責任維持市場穩定,不會在股災時沽貨。另外,國壽上個月增持廣發銀行的決定,亦被市場視為被迫高價接貨的行為。

倘違約股價料跌兩成

滙豐證券指中央早有意借內險消化不良貸款,如放寬其投資限制,容許險商將25%的資產負債表,投資於資產抵押證券在內的非標準資產等。

分析假設內險將上述25%的投資,全數放入不良貸款的資產抵押證券,則可消化3.09萬億元的不良貸款,改善內銀資產質素。

中銀國際便指,內銀的不良貸款已討論多年,但對內險則是全新概念,即使是行內人亦未曾想像,一旦出現違約,料市場反應會極大,股價隨時跌兩成。雖然內險現時已跌至多年低位,但分析指內險上次大跌是因增長倒退,並不足以反映資產質素的風險,認為內險股價仍未見底。不過,有歐資券商分析員認為,內險在投資不良貸款資產抵押證券時,主要考慮折讓程度,若作價合理,認為對內險影響不大。

穆迪:低息拖累收益

評級機構穆迪指,現時的投資環境已大大轉差,加上中國有意藉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低息環境將拖累內險的投資收益,因內險有近六至八成的投資收入來自固定收益類資產,如定期存款及債券等,低息環境將大大削弱內險的投資回報。平保(02318)管理層昨亦坦言,今年投資環境甚具挑戰,未來會主力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