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去庫存措施實效存疑

兩會即將召開,經濟政策成為焦點,而內房作為穩經濟的「重藥」,相關政策分外引人關注。自昨日起,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之外,內地多個城市的房地產交易相關之契稅、營業稅徵收比例普遍開始下調。加上早前已下調購房首付比例、以及上調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等政策,內地各省市政府主動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對整個內房板塊有一定的實質正面影響。

參考內地數據,截至昨日已有超過130個城市出台去庫存新政,不少投資者對市場普遍仍存有三個疑問:

一、去庫存將以甚麼模式出現?

各地出台的去庫存政策主要分為五類:第一類,以「住房公積金」作為工具,目前若干地區公積金貸款率超過50%。此外,政策包括推進異地貸款、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年限、放寬提取條件等已成為各地公積金新政的共同點,而不少省政府更表示將擴大住房公積金的覆蓋範圍。

第二類,以降低稅費、契稅補貼等方式,減輕置業者負擔。第三類,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買房已成為去房地產庫存的重要措施。

第四類,不少地方利用棚戶區改造,以及政府回購商品房等政策化解房地產庫存。

第五類,實施房地產供給側改革,針對房地產庫存較大的地區,部分政府還允許開發企業修改城鎮規劃相關內容,將已供應但未開發的住房用地或商業營業性用地,調整為跨界地產或新興產業用地。

農民進城顧慮不少

二、政策能否刺激內地農民大舉入市?

目前,內地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壓力較大,部分地區週期達30多個月。各地推出的補貼政策在某程度上刺激了購房需求。積極性是提高了,不過高房價仍是影響農民購房的最重要原因。

農民進城買房成為「新市民」,是經濟問題,亦為社會問題。農民購房的意願受到就業因素、子女上學、公共服務、醫療保障等多重配套政策的影響。同時長期實施的戶籍和土地政策,令到不少農民放棄了進城定居的希望,寧願用大半生的積蓄,在故鄉老家自建住房就算了。

三、地產商會主動降價嗎?

這絕對是內地置業者最關心的問題,從目前來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商普遍採取的是穩定價格策略。因受到成本等因素影響,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趨勢性的大幅削價。

開發商難降價賣樓

若無削價措施,房地產銷售價格不太可能大跌。對地產開發商來說,減價促銷可能只是短期的個別臨時策略,並非長遠之計。若土地成本及其他稅費方面的成本不能下調,房價下調空間不大。

目前,內地房地產開發商均不希望以減價方式去庫存,只有在項目虧損嚴重沒法維持下去了,急需解決現金流的問題,才會作減價處理。筆者認為,除非地方政府能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否則短期內也難以推出實質性優惠措施予房地產開發商。由此看來,內房價格或許會持續堅挺。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