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救市得法 多方共贏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都是人,都有人性弱點,包括情緒波動、衝動、貪婪等。由於訊息紛紜,要釐清哪些是正確訊息並不容易,且成本亦高,市場不時會過度亢奮或過度悲觀。

停市機制倡導者大概認為若股市一天內升至或跌至某水平,停市可給投資者冷靜下來的空間,避免作出衝動決定。然而,筆者認為在跌市時停市機制毫無用處,反而適當的救市舉措可考慮。

掌握股民情緒關鍵

跌市時股民情緒一面倒悲觀,往往忽略一些正面因素。此時此刻停市,肯定激起「逃生無門」的感覺。再開市時,投資者更會一窩蜂沽出股票。一九八七年十月,全球股災期間,香港曾停市四天,當時經濟基本因素其實不差,然而香港股民有沒有冷靜下來,待再開市執平貨?沒有!而且還變本加厲出貨,結果一天內恒指大跌33%!

因此,如果股市真的不合理地跌至不合理的水平,與其「熔斷」,政府倒不如以真金白銀入市掃貨。港府九八年以1,200億元入市,成功擊退大鱷,更賺得豐厚利潤,紓緩後來連續幾年財赤帶來的壓力。

要注意的是,政府入市掃貨前提是「股市真的不合理地跌至不合理的水平」。筆者當然反對純為托市而入市,股市要跌可能有好的原因,最好的原因就是要返回合理水平。

股市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反映價值,引導資金投放到最高效的地方。若股市估值偏高,政府卻貿然入市,肯定無法穩住股市之餘,反而更會浪費公帑。

四両撥千斤挽信心

政府自己入市,比吩咐人家入市、禁止人家沽售好得多。自己大舉入市是信心的表現;吩咐人家入市、禁止人家沽售,暫停發行新股,則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政府自己入市,而且大舉入市,往往有四両撥千斤之效。由於政府顯出信心,而且實力雄厚,投資者會相信股市再跌破某水位的機會不大,於是紛紛入市。政府九八年入市後,各方投資者都加緊入市,股市很快就重回正軌。

市場是否真的到了不合理的低位?政府有本事洞悉嗎?我的答案很簡單。如果股市估值仍可能偏高,就不要入市。如果股市下跌,是做它應該做的事情,政府當然不應干預。惟股市有時會失常,跌過了頭,政府入市一會帶來回報,二會帶來信心,是多方共贏的格局。

跌市熔斷 適得其反

停市機制在升市時可能合適;在跌市時就反而有反作用。對亢奮入市的人,熔斷有冷靜作用;對惶恐走難的人,熔斷給人求生無門的感覺。這是基於人性的考慮。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作者: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