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冧資金撤 新興市危危乎

近日國際商品價格表現慘淡,油價跌穿五十美元心理關口,不少分析把問題歸咎於中國振興經濟乏力,製造業沒有起色,使十年來消耗全球新增石油產能三分一的這頭飢油巨獸,突然變得飽飽滯滯,對石油的需求驟減,拖累全球商品冧價。

其實,以經濟規模而言,中國對環球商品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問題卻非中國獨有,整個新興市場同樣危危乎。環顧其他商品,今年白金、鈀金、銅、小麥、咖啡、白糖,跌幅均較石油為甚,商品市場紅海一片,在在浮現熊市徵兆,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新興市場經濟,一場山雨欲來經濟風暴,無疑已漸行漸近。

新興市場匯率指數近日輾轉跌至十六年來最低,反映環球資金撤出新興市場的大潮已揭開序幕,而且有日益加速迹象。美資大行的資金流報告顯示,過去三星期環球投資者從新興市場撤離的資金達一百五十億美元,是近十八個月以來之最。

客觀因素上,發達國家需求不足,新興市場產能過剩得不到紓解,商品市場價值在全球超低利率期間被嚴重高估,隨着美國預告貨幣政策在年內開始正常化,環球資金配置正靜靜起革命,展開一次迅速且無情的修正。

自美國次按風暴爆發,聯儲局以零息配合以萬億美元計購買資產的量寬計劃,巨量熱錢游走於全球不同市場,在各類別資產中,全方位尋找套息機會。由於超低廉的融資成本鼓勵槓桿,最終令大宗商品、新興股市及資產市場,均呈現泡沫化,實際經濟卻未有太大改善。

刻下美國退市在即,儘管聯儲局三番四次表明啟動加息初期會小心翼翼,顧慮全球經濟狀況作出有序的加息決定,但也不足以阻止加息預期牽引資金回流美元資產的大趨勢,商品與新興市場經濟結果首當其衝。

值得反思的是,西方發達國家一向視投資於新興市場,可平衡投資組合的地緣政治風險,是分散投資提升回報的理想之選。在經過金融海嘯前的超級商品周期,今日大家看到,新興市場經濟結構到達樽頸後難復海嘯前的光輝,這情況在世界工廠中國近日面對的經濟困局最為明顯。

新興市場投資周期,漸呈現有波幅無升幅的態勢,加上美國經歷過金融海嘯,已不像過去能消化大量來自新興市場的產能,投資市場看到新興市場骨子裏只是美國繁榮期衍生出的幌子,與高增長畫上等號的故事似正黯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