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製超級央企 走回壟斷非福

內地久不久便傳出大規模重組央企,今次更言之鑿鑿說過百間央企或被整合至只有四十間超級央企,傳聞照例遭有關當局否認,但屢「傳」不絕,事必有因。

當然,大型國有資產合併潮一旦啟動,可鞏固政府壟斷各戰略性產業,整合過剩產能並將之輸出海外,未必空穴來風。不過,重組後的央企體積更龐大,技術等各方面的國際競爭力不一定更高,央企重組本來已是極艱巨任務,超級央企全面「走出去」更是困難重重。

國資委於○三年成立之前,國企營運效率極低,由於有政府「包底」,內部職能長期含糊不清且架構冗贅,投資回報也遠跑輸民營及股份制企業。過去十二年,國有資產的營運效率儘管有所提升,惟央企業務愈趨多元化,多間央企同時涉足同一行業,因此傳聞中的重組便包括剝離央企的非核心業務,部分或透過資本市場出售,目的是整合資源、減少內耗。

內地股市瘋炒央企重組概念,無視整合難度及效益,多少由於散戶憧憬更多「神車」翻版。自中國南北車合併消息傳出,股價曾翻數倍,被戲稱為「神車」,總市值早已超越歐美巨頭,今次市場再炒作石油石化、電力、鐵路設備行業重組,成為可與國際行業龍頭匹敵的超級央企,消息是新瓶舊酒,但散戶炒得不亦樂乎。

內地目前有逾一百一十間央企,控制超過二百七十間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逾十萬億元人民幣。據估計,要落實傳聞中的重組,過程兼顧市場化及透明化,需時長達五至七年,但股市已迅速反映相關股份的重估價值。與此同時,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首季實現利潤倒退近百分之三,國企利潤更跌達三成,可見內地工業經營困難,盈利與股價嚴重背馳又可維持多久?

中國不少企業做大了,卻未必做強了。適逢內地經濟近年滑坡,為使經濟軟着陸,中央透過「一帶一路」及「走出去」國策,逐步輸出早年因過度投資而出現的過剩產能,並將資源集中在超級央企身上,減少「走出去」時的惡性競爭。不過,整合的道路漫長,超級央企要在國際市場站穩陣腳,要修成正果來日方長。

央企本身已大到不能倒,若非要配合國家戰略,重組合併不能罔顧自身利益,硬將企業變成龐然巨物,不但進一步削弱內地的行業競爭,走回市場壟斷舊路,日後更難引入監管及規範,如此炮製超級央企恐怕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