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九月十九日在美國首日掛牌買賣,締造全球歷來最大IPO。阿里與資本市場早已結下不解緣,○七年曾分拆B2B業務(Alibaba.com)在港上市,當時上市市值逾六百億港元,已被視為中國科網股奇葩。
阿里○七年分拆B2B業務來港上市,當時上市定價每股十三點五港元,集資十五億美元,市值六百八十二億港元。阿里作為內地首屈一指的電子商貿平台,當年登陸港股哄動。阿里能平步青雲,其兩大外資股東軟銀及雅虎可說功不可沒,給予資金及業務上支持,也令阿里躍上國際舞台。
不過,在○一年支付寶資產處理問題上,阿里與外資股東的關係出現裂痕。當年阿里以外資控制的公司無法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為由,將阿里最值錢的支付寶權益,轉移到馬雲的私人公司,據指馬雲事前並未得到雅虎及軟銀的同意,引起兩大外資股東不滿。三方於同年達成補償協議,支付寶每年向阿里支付知識產權許可費及服務費,金額為當年稅前利潤的百分之四十九點九。
雖達成補償協議,但阿里與雅虎之間的芥蒂已無法彌補,阿里一直冀回購雅虎所持股份,甚至曾欲收購雅虎,但未成功。雙方終在一二年達成回購協議,阿里斥資約七十六億美元,向雅虎回購所持阿里股份的一半,雅虎並承諾在阿里上市時再減持。
阿里與雅虎就支付寶的爭拗,亦觸發外界對可變利益實體(VIE)的爭論。外資持有內地科網資產的權益一直受規限,繼以透過VIE架構繞過規管,取得內地科網資產利益,但通過VIE獲取內地牌照,如支付牌照是否合規,一直受爭議。
阿里這次在美國上市,其VIE架構亦受多方口誅筆伐,包括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沽空機構Glaucus都批評阿里VIE架構的潛在風險。美國國會議員Robert Casey去信美國證交會,關注阿里VIE架構對投資者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