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十月美股暴跌拖累環球股市崩盤,轉眼二十五年。當時是歷史上首次全球性股災,主要市場月尾埋單跌幅介乎兩成至五成。各地監管機構紛紛追究原因,並推動市場改革,可惜未能阻止股災繼續發生,反而一鑊比一鑊甘,二○○八年金融海嘯引發的環球股災,不但把世界經濟推向衰退,金融市場更有如末日降臨。那麼下一次股災會否更慘烈?
雖然無人能預知股災何時爆發,歷史卻可以為鑑。八七股災的成因到今天依然沒有一致說法,但市場共識普遍認為,拖垮股市的元兇包括以電腦操作的程式交易開始流行造成羊群效應、金融全球化威力顯現、擔心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壓抑通脹等。到十年後的亞洲金融風暴及隨後的科網泡沫破滅,則是股市等資產價格大幅高於合理估值,與經濟基本因素嚴重脫節所致。
至於○八年金融海嘯觸發的股災,緣起於美國聯儲局長時間實行低息政策,催生史無前例的信貸泡沫,加上當時興起以金融工程搞創新,造出很多複雜得無人明白的結構性衍生工具,以為可把風險消弭,實際只是把風險積累和掩蓋起來,造成嚴重風險錯配卻不自知。最終在加息周期重臨時,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瘋狂避險令全球股市跌到天昏地暗。
這幾次股災成因不完全一樣,後果則屬災難性,如果歷次的成因巧合地匯聚一起,豈不是更加不敢想像?很不幸,下一次股災恐怕將會如此。過去二十五年,電腦應用突飛猛進,當年的程式交易一秒鐘才處理六十個指令,現在的高頻交易一秒鐘可完成數以萬計交易。當年股市一整天才瀉一成,現在只需一兩分鐘而已,兩年前美股「閃電崩盤」便是佐證,有甚麼風吹草動,市場流動性可在瞬間完全消失。
還有就是現在資產價格與風險嚴重錯配,估值不合理地高,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這完全是環球央行不斷推行量化寬鬆放水壓低利率所致。正如太平洋投資管理的埃利安所說,央行不斷印銀紙把債券、商品、股票、外匯等資產價格推高,很多資產類別實際上已處於泡沫中,可是投資者別無選擇,只能繼續買,沒有最貴、只有更貴,進一步扭曲市場,一旦貨幣政策生變,後果不堪設想。
在每次股災後,各地政府都說要吸取教訓,避免歷史重演,實際卻背道而馳,股災的殺傷力以及對經濟的破壞,比之前更大,而且一次比一次難救。現在股市更加全球化,電腦程式主導性更強,資產估值超高,風險空前錯配,經濟基本面全不配合,如果崩盤,將是一次超級股災,就看導火線何時被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