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愈演愈烈,財政出現問題的歐豬國家,固然是一個接一個爆煲,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政府領導人相繼換血,也無助平息風波,衝擊波且不斷由外而內,向着歐元區的核心經濟體法國和德國進迫。
不少分析早已指出,當前的歐債危機和○八年的金融海嘯非常相似,均源於對市場系統信心搖動的震撼,當時不僅人們對金融機構失去信心,金融機構對其交易對手亦失去信心,導致「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紛紛向政府伸手求援。
昔日令金融體系幾乎崩潰的情況,今日又再發生,只是角色由金融機構變成歐元區成員國的主權國家。值得關注的是,大部分歐元區債券的持有人對歐債信心漸失,形成一種自我實現的信心危機,可能隨時出現「債券擠提」的情況。影響所及,歐元區的債息固然上升,本來是短期的流動資金問題,亦會轉變為較長期的償付擔子。
「銀行擠提」也好,「債券擠提」也好,根源都是信心不足。想迅速穩定「銀行擠提」風波,最立竿見影的方法,是由政府即時接收問題銀行,或由政府提供無上限擔保,同樣道理,想迅速穩定「債券擠提」,同樣需要有最後的貸款人和擔保人,可惜歐盟體制內沒有這個機構,歐盟以外的國家或國際組織,亦沒有一個敢承擔這個責任,導致歐債危機一發不可收拾。
面對危機不斷惡化,可能陷入失控局面,向來被視為金融大鱷的索羅斯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歐元區需要發行共同債券,歐洲金融穩定機制亦可以成為歐洲央行的後盾,加強歐洲央行的救市力度,為金融機構提供無限量的貸款,此外,歐洲亦有必要在短期內將執行財政紀律的歐洲國家債息封頂。
為那些執行財政紀律的歐洲國家債息設定上限,建議雖然頗新穎,對有心整頓公共財政問題的國家亦具有一定的鼓勵作用,但此舉顯然有違自由市場原則,而且亦無法令市場透過價格的升跌,反映投資者對個別國家風險因素變化可接受的胃納,最終可能令問題變得更複雜,亦無助改善部分歐洲國家債務過高的根本問題。
從政府發債的立場看,將債息封頂,當然拍手歡迎,問題是息率封了頂的國債,等於堵塞了市場定價機制的活門,減少市場的透明度。此外,買家是否接受這一套做法,也是未知之數,除非歐盟國家的政府同時立法,要求央行、政府機構及公私營金融機構等傳統的國債買家,必須認購設定上限的歐洲政府債券,否則措施推出後,市場的購買需求亦會相應萎縮,相信實際效用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