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新股集資不敗之謎

臨近年尾,新股上市又再活躍。從現在至下月初,至少有七隻新股排隊招股上市,集資額近六百億港元,計及其他仍在作最後衝刺的,上市公司數目及集資額應該不止此數,似乎已立足於不敗之地。如果一切順利,大有機會延續今年首三季新股集資達一千九百五十億港元這個全球第一的勢頭,連續第三年奪得全球新股集資冠軍的寶座。

回看今年第三季,新股上市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全球主要市場僅得五十五宗新股上市,集資額不足一千五百億港元,其中本港的新股集資只得一百八十多億港元,按年大減超過八成,相信與美國信貸評級被降及歐債危機再起有很大關係,以致期間有不少企業打退堂鼓。港交所上月尾曾透露,有三十家企業已完成審批但仍未掛牌,反映觀望氣氛濃厚,到接近第四季尾才改觀。雖然不同企業有各自的考慮,但相信離不開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內地的經濟形勢有改觀,政策朝着由緊至鬆的方向轉變,是主要原因。隨着內地通脹從高位回落,經濟增長進一步減速,貨幣政策開始微調,將會令投資者鬆一口氣,甚至樂觀預計內地經濟可以順利「軟着陸」,紓緩可能陷入衰退的憂慮。對一些具有中國概念的新股,尤其是立足於消費市場,以及金融投資層面的企業,自然屬利好消息,為招股上市造就天時地利。

其次,歐債危機的火勢愈燒愈大,正把那些表面上穩陣的歐洲核心國家逐一拖下水,而美國朝野黨派爭拗不斷,也難望經濟會有大起色,明年環球經濟注定無運行,反映在股市之上便是走勢愈來愈差,反彈後繼續尋低。由於股市氣氛是新股估值高低的關鍵,如果明年真的比今年更差,現在不趕快上市,豈不是蘇州過後無艇搭!

最後,是一個經常被投資者忽略的因素,就是上市文件及財務報表有時間限制,一旦過期便要推倒重來,不但要多花一筆使費,上市的時間亦變得被動,惟有趕在大限前頂硬上。當然,這方面的考慮不能一概而論,好像集資規模大的企業,上市費用所佔比例相對細,未必會當一回事,反而更着重市場氣氛及公司獲得的估值,願意多等一段時間也不令人意外。

其實,港股新股集資全年埋單計數,集資額肯定遠低於去年近四千五百億港元的歷史新高,恐怕亦難及今年初市場估計的三千五百億港元,就算能保住第一,亦只是慘勝,比其他對手沒那麼差而已!展望明年,環球經濟陰霾密布,將直接打擊市場氣氛,要讓新股集資保持活躍,難度相當高,肯定要加把勁,落力招攬更多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