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亞洲金融風暴後,亞洲國家(日本除外)了解到外匯儲備的重要性。受惠過去數年,工業及出口業蓬勃發展,各國累積相當的外匯儲備。據彭博資料顯示,中國及印度外匯儲備分別達3.2萬億美元及2,800億美元,遠多於美國的500億美元。其他亞洲國家,例如印尼及菲律賓,外匯儲備按年增長率分別達45.5%及44.8%,較歐美增長幅度為高,能提高國家償債能力。
由於歐美國家債務佔國民生產總值比率仍高,當地信貸主權評級仍有被下調的壓力。相反,亞洲國家近年信貸質素持續改善。據資料顯示,有七個亞太區國家的評級在2010年獲上調。惠譽最近表示,印尼主權評級在未來12至18個月獲上調的機會高於50%。
美國推出兩輪量化寬鬆措施,令商品價格顯著做好,推高亞洲區的資產價格,引發高通脹問題,故不少區內國家已多次加息。據彭博資料顯示,印度、 中國內地及印尼央行目前的利率分別達8%、6.56%及6.75%。為減低出口放緩對本土經濟影響,亞洲國家央行有條件利用減息,令本國貨幣轉弱,從而刺激出口及經濟增長。一旦區內央行減息,將有利亞債表現。
以往歐美經濟放緩,影響以出口業為主的亞洲國家。為減低經濟對出口的依賴,亞洲各國逐步把經濟重心轉移至內需,例如中央於金融海嘯後刺激內需的措施,成功令內地經濟重拾升軌;泰國新任女總理英祿指,今後要注重本土經濟,有意調高當地最低工資。
過往,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儲蓄率較高,主因這些國家欠缺社會安全網,但近年,中國政府大舉推行改善民生政策,例如提供保障性住房、改善醫療制度及提高最低工資等,料可改變人民高儲蓄率的習慣,刺激消費市場。
而亞洲國家(日本除外)人口相對年輕,超過65歲人士,佔總人口比率介乎4.5%至12.7%,低於美國及歐元區的14.1%及17.48%。年輕人消費意欲較強,加上近年各國經濟增長強勁,當地人民累積了相當財富。若儲蓄率下降,將為消費行業提供龐大商機。
雖然亞洲消費行業股份及債券前景俱佳,但由於目前市況波動,股債組合的隨機調整,可幫助投資者優化投資回報,及減低組合風險,投資者可伺機吸納亞洲均衡基金。霸菱傾亞均衡基金表現不俗,六個月、一年及五年回報皆優於同業平均值,三年期標準差亦遠低於同業平均值,反映基金回報相對同組別基金穩定。
康宏投資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