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戰緩打比鬧僵好 力免兩敗俱傷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將《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再推延至二十國集團(G20)及亞太經合會議之後,是繼四月中的匯率政策報告延至七月後,再度拖延相關報告公布。報告備受關注,主要是涉及標籤中國「匯率操縱國」的取捨,而美國這麼做的話難免局面鬧僵,觸發中美貿易戰,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推延公布使中美能以時間換取談判的空間,力爭避免兩敗俱傷。

蓋特納聲明一改強橫,提及自六月中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百分之三,並且自九月二日以還人民幣升值加快,月升值幅度超過百分之一。這裏指出一項事實,就是美國的施壓並非徒然,中方拿出了加快升值的姿態,於是乎你給我面子時,我也給你面子,「給面子」派對搞下來,能消除貨幣戰的緊張,對全球來說無疑是好事。事實上,當貨幣戰聲浪甚囂塵上時,蓋特納幾天前曾表示,不存在爆發全球貨幣戰的風險。似是早已不想因「操縱匯率」標籤,搞到彼此不能轉圜。

今次緩兵之計,若使有關周旋跳過中期選舉,無疑可減輕華府游刃於國會、選民及國際同時存在的壓力。美國上一次對華動用「操縱匯率」的標籤,是九四年七月克林頓掌白宮時,與那時相比,現在美國的情況大不同,美國自身存在的經濟風險擱下不說,「中國製造」深入美國生活層面,若雙方引發貿易戰,許多美國企業的供應鏈破壞,當地消費品市場亦會陷入混亂。

此外,白宮要修復美國經濟,還有賴推動「出口倍增」計劃,中國成為美國的重要目標市場,若因引爆貿易戰,損及加快推動出口,對美國來說也如同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慘勝。因為這種要害,華府不能無所顧忌,其實國會的有關法案,也曾遭到眾多美國企業的聯署反對。美國選票文化的政治現實,最終只能取決於隱藏爭拗背後的利益考量。

然而,即使美國財政部拖延標籤中國操縱匯率,被視為向中方示好,也不意味着華府的態度軟化。正如一向有分析認為,中美當前具備相互摧毀對方的能力,形成經濟的恐怖平衡。哪怕「匯率操縱國」的標籤,是想用以恐嚇中國,使其匯率政策就範,使美國取得最大利益。匯率戰的對峙,如同彼此長期互相瞄準的遠程導彈,既不會輕易掣發射,也不會考慮撤去,保持着威懾的姿態。

美國今次匯率政策報告,搞了招緩兵之計,用兵的策略已轉向G20,借助損益關係,美國將拉攏更多國家形成施壓陣線,以圖迫使中國人民幣匯率政策,陷於孤立無援境地。在國際舞台上,中國光講「大道理」,為本身的巨額貿盈辯解,顯然已難調眾口,在一邊適應升值壓力的同時,一邊更須加緊出口產業政策的調整,甩掉被施壓升值的口實。

同時,應對美國國內鼓吹在匯市借用衍生工具,或者通過拋售美元、購買人民幣迫使升值,甚至拒賣美國國債,讓人民幣被廉價美元淹沒的極端做法,中國須加以提防。實際上,美國以拋售美元、購買人民幣的方法,迫使人民幣升值,可能已悄然付諸行動,枱面動聽、枱下交手的雙重博弈,已殺到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