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次季升市雖可待 隱憂四伏不可忘

全球股市首季回顧,最差十個主要股市,兩岸三地包含其中。原因似不難明,一是資產泡沫的風險憂慮冒現,二是中國露出退市手影。港、滬、深、台市場有不同程度的資金流出,顯示有關的擔憂,並非一般散戶股民,而是國際市場轉風向,重點還在於美元強弱變化,以及不同經濟體的利率變動。在經歷了差勁的首季以後,市場情緒有所逆轉。

高盛認為,目前是投資中國股票的時機。理據是中國股市已九個月跑輸發達經濟體及其他新興市場,對退市的政策預期,已得到充分的反映。上月期指結算後,港股成交增加,被認為有資金「偷步」吸納,似乎印證高盛的理據,可望演變為市場共識。這種情勢預示,第二季股市可望略洗頹氣,有所表現。然而,以資產泡沫及退市手影兩大利淡衡量,前者未見改善,後者未見明朗,由市場情緒恢復樂觀所支撐的升市,難免泛起隱憂。

中港股市由三項因素主導,且看哪一因素佔據上風。其一是資金,其二是政策,其三是技術走勢。作為投行龍頭的高盛,看好中國股票應當是強調技術因素。市場情緒轉向是基於不同市場的比較,中港股市在一段時期跑輸於全球以後,在技術上處「抵買」的水平,可望吸引資金追落後吸納,將成為升市的主要支撐。

上季雖然有不同程度的資金流出股市,但整體市場資金充盈的基調未變。中國社科院研判,首季有近四百億美元流入中國境內,顯示無論經濟基本面,還是人民幣升值預期,都仍然是資金戀棧的目標。即如香港,雖然股市無甚起色,但樓市仍然熱熾,整體看資金不愁寂寞。只要技術確定了追入的價值,激發起資金動力就相對容易,始終熱錢太多的局面還未根本改變。

政策是較複雜的因素,從利好樂觀的角度看,退市隱而不發或謀定後動,有不想市場引起波動的考慮,包括資產市場,對此中外如是。這種考慮免去了市場對政策落重手的擔憂,然而除此之外,政策意圖並不支持大升市,以滬深為例,政策維穩動機強烈,滬綜三千點水平似乎是政策滿意的目標,因為不想股市再升溫強化投機,以致過度招惹熱錢。

事實上,政策的不確定已經大大升級。中美就人民幣匯率的爭拗,還等待四月中美國財政部的表態,中國會否被列為匯率操控國,是貿易戰會否激化的重要時點。雖然國際社會皆知,中美鬧翻勢必震動投資市場,但決策的思路已超出純經貿的範疇,無人能把握可能的發展。從更長遠些說,四月中只是這場爭拗的一個時點,爭拗並不會短期獲得解決,只會反覆冒起,一時激烈、一時平穩而已。加上中美皆有退市的部署,整體看政策因素利淡成分多於利好。

環球經濟更確定地復甦,但復甦中不時又出現一些暗湧。這個由救市龐大投入推動的復甦,難免多些不確定,以企業為例,盈利改善的捷報頻傳,然而由於資產市場「虛胖」,企業盈利更多出現公允值重估的得益帳面。資產市場一旦有甚麼風吹草動,可能導致改觀。因而在迎接季內升市的同時,不能無視大勢不確定的風險。環球投資市場畢竟陰晴未定,難免彼此影響,怎會中港風景獨好、一路高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