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出口乍暖還寒 企業也潰而難戰

中國訂下貿易「大進大出」的目標,被一場金融危機吹走。進出口貿易遭狂風掃落葉一輪摧殘,已經不再是重溫雄心勃勃目標的時候。貿易艱難的復原以及力謀保住原有的市場或市場份額,這種努力看效果,當前最壞的時期算是捱過去了,數據展現了產業復甦的曙光,但困難依然是明顯的,往昔的輝煌不用再奢望,較順遂的持續發展亦可望不可即。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的說明指出,十二月內地進口保持增長,但出口仍將小幅下降,相信要到明、後年,進出口增長才能回復到○八年的水平。從人民銀行與國家統計局共同完成的調查顯示,第四季度國內定單和出口定單指數,分別為五十一點一及四十九點二,環比分別提升二點七和一點八個百分點,出口仍然落後於國內定單的景氣。

難怪商務部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外貿的影響至少要持續兩三年,但預期中國年初提出的保市場份額目標可基本達到。「基本達到」是仍有差距的委婉表述,但問題是基本達到也不無保留,主要因為外需的復原已難寄望,反而在貿易大餅萎縮之下,爭食者更多,大大削弱中國原有的優勢地位。另一重玄機是,市場份額基本可保,但出口仍然呈現萎縮,不但體現增量今非昔比,效益也是今非昔比的。

中國進出口表現牽動香港的貿易優劣,長期的關連驗證,香港一般難以超脫內地的進出口表現,獨步景氣繁榮。偏離這種關連,有機構作出口展望提出,香港出口明年回復正增長,整體上升百分之五。面對挑戰及不明朗,對於樂觀預期總難免令人擔憂。遠的不說,以近幾個月的數據論,八月及九月出口跌幅持續放緩,但十月又轉趨惡化,錄得大跌百分之十三點一,顯示情勢反覆波動。對全球經濟恢復抱樂觀預期的同時,對經濟反覆是否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經濟大勢可能波動,足以改變貿易部署的取態,未來外部定單可能趨於非長期化,呈現食快餐式的急單模式,構成貿易表現波動的原因。更不用說,各國退市策略還會引發何種程度的衝擊。因為外圍個人消費與企業投資,很大程度關乎股市等資產領域回暖,當退市有機會打擊資產市場非理性繁榮時,個人消費及企業投資曇花一現回暖後,很可能重返低迷,這種外部形勢豈能疏忽不計。

從內部看,進出口企業的內傷更是重大隱患。後金融危機時期出口企業已人財兩失、復原困難。先看財資。海嘯一役企業虧蝕的已忍痛撇除,尚存的本錢多數被調來炒股、炒樓,財力難聚,即使政府有信保計劃,也不能再凝聚起海嘯前那樣財資,投入進出口貿易運作。海外風險未消除,企業也恐怕有得做冇收成,賠上夫人又折兵;接單也只會見步行步,試探求前。

再看財散後人散。業界反映,海嘯後關門裁員,已造成難以彌補的人力損失,許多企業面臨就算有單亦無人做的境況,一輪一輪的快餐式急單,就算勉強拉起隊人馬應付了一輪,是否又把隊人馬解散?不然養兵待戰,企業何堪支撐?人力局面的困擾,並非中小企業可以撐持的。因為人財兩大內傷的原因,在對出口作判斷前,怎能不看清大勢,細算家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