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之際,人行日前發布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章節裏,拋下一句說話:「將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和主要貨幣走勢變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這顯然有別於習慣提法,因而被國際間解讀為政策有變化,展示了升值的意願。與此同時,也在內地激起了爭拗,升值說與穩定說掀起熱烈爭辯。
爭拗當然是不容易有共識的,問題是人行會怎樣做。值得注意的是,人行「變調」於奧巴馬訪華前,令人記起中國的慣性,美國首腦或財金官員到訪,中國在金融敏感事情上總有姿態,讓人有「買美國的怕」感覺。哪怕中國官方如何強調自主性,至少在匯率上給人美國壓一壓,匯率鬆一鬆的印象,漸漸成為習慣與規律。今次人行「變調」,是巧合還是慣性,市場自有判斷,決策姿態的被動由此可見。
實際上,人民幣匯率面對升值進退維谷,形勢已陷被動。如穩定派理據,中國的出口已經疲不能興,一再升值益了海外損了自身,人民幣不貶值也不升值,算是不損人不損己的中庸取態;如升值派理據,美元跌到這種程度,全世界貨幣在升值,人民幣撐住只會重演○五年時的被動局面。究其實,人民幣升值本就是雙刃劍,不存在一面倒的利或弊,考驗的是決策的優劣。
人行報告「變調」,當然不是「捉字虱」玩文字遊戲,政策宣示有變就是決策謀變。可以推測,這是美國壓力使然,也是形勢使然。美國決計「出口驅動」是關乎其經濟恢復活力的國策,這項政策推行,由提出平衡發展論,到啟動特保案等貿易制裁手段,壓迫匯率明顯是下一步,是服務於「出口驅動」的連環招數。而且出口驅動針對的主要經濟體是中國,因為彼此對應:美國消費轉靠出口,中國出口轉靠消費。明擺着的棋局,中國要麼不玩,要玩就需調整對策,人行「變調」後變化隨之將至。
事實上,「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和主要貨幣走勢變化」,匯率形成機制置於這個前提下,要比空洞的強調「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務實得多,可操作性強得多。同此前提結合,匯率機制會追求更強的彈性、靈活性。由此看來,中國決意擺脫空泛的穩定取態,扭轉被動升值局面,投身於國際匯率的周旋。中國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這是遲早要面對的適應。
然而,畢竟還要照顧國情和現實,在輿論試探之後,匯率改變會是「摸着石頭過河」的,改變雖比以往來得大,但是可能講急做緩,既圖穩住國際輿論,也讓內地留下適應的空間。儘管採此策略可以理解,但中國在決策上應當吸取教訓,不能策略僵化、消極等待,以致屢屢陷於被動。全球經濟處於復甦與再度倒退間博弈,形勢發展快、變化大,力爭主動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