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論盡港滬:港須Mark-to-Market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近年面對上海步步進逼,港滬之爭的憂慮縈繞港人心間。經常香港與上海兩邊走的恒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薛關燕萍認為,香港屬中國的一部分,港滬毋須競爭,又指香港在發展人民幣業務離岸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年初,國務院已明言在二○二○年前將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不少港人擔心香港將被取代。薛關燕萍則指,「國際金融中心的定義不斷在變,明天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怎樣無人能知。」她套用會計術語,笑言香港需要「mark-to-market」(按市值入帳),寓意要緊貼市場,不斷鞏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不能原地踏步。

今年施政報告內提出,銳意將香港打造為國際融資、資產管理和人民幣業務離岸中心。可是,環顧區內,香港在人民幣業務及資產管理發展方面,遇上兩大對手──上海及新加坡。

港離岸業務「非獨市」

事實上,上海已計劃在洋山保稅港區開展離岸金融試點工作,意味離岸業務並非香港的「獨市生意」。對此,薛關燕萍認為,香港在人民幣離岸業務方面擔當先行先試的平台,但國家有多個試點亦無可厚非,「港滬毋須競爭,現在不是選美,兩地各有各做、互學互長,更何況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

薛關燕萍續指,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良好金融機制及成熟市場,而且擁有國際視野及開放背景,監管條例及法律制度亦很健全。她特別指出,本港銀行的混業模式為金融業提供很大的發揮空間,反觀內地銀行如要提供傳統業務以外的金融服務,只能跨機構進行。

滬開放資本帳最快五年

不過,根據國家規定,內地居民每人每年限兌5萬美元,內地資金未能自由進出境,某程度上局限了本港資產管理的發展空間。

市場關注內地何時始能開放資本帳,薛關燕萍說,「中央要按部就班,開放資本帳的過程中不能出亂子。其實五年後能夠開放已經算快,有些人估計至少需時十年。」

「北伐」講求「天、地、人」

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恒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薛關燕萍雖然早於二十幾年前已踏足上海,但面對當地以光速發展的每事每物,她亦不敢怠慢,五月獲委任現職後,連月來都忙於拜訪監管機構及政府官員,也忙着與內地同事交流,闡釋其「天、地、人」的管治理念。

薛太所講的「天、地、人」,天是指監管機構,也是指猶如天氣般的市場環境變化,直接影響公司的風險管理;地是指生意和機會;人則指同事。「上述三個元素必須好好掌握,缺一不可。」

內地官員趨年輕化

她表示,十分重視與內地政府部門建立良好關係,經常與內地官員接觸的她,覺得官員作風由以往的保守變得開明。「最大分別是內地官員年輕化,更具國際視野」。

她還分享了有趣的經驗:「廿幾年前,我和外籍下屬回內地公幹,他們總以為我的下屬是老闆,現在當然不會再有這種想法。」

員工管理方面,薛關燕萍說,「內地年輕一代,有許多的家境都很富裕,出來工作,那少少的工資並非最緊要,他們更着重個人發展機會。」她表示,要讓員工有清晰的目標,並讓他們知道如何為公司貢獻,與恒生中國一起成長。

上海佳餚又愛又恨

薛關燕萍預計,稍後日子將會有更多時間逗留在滬,期望可以深入探索這座城市,以及發掘更多別具風味的食府,不過,對於上海本土佳餚,她可是又愛又恨。「愛吃那些濃油赤醬的菜式,但又怕肥。」

薛關燕萍小檔案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及工商管理碩士

工作:1976年加入滙豐銀行

2004年1月獲委任滙豐香港區個人理財業務主管

2005年12月加入恒生銀行擔任總經理

2006年1月出任營運總監

2007年5月擔任恒生中國非執行董事

2009年5月獲委任恒生中國執行董事兼代行長,並於8月獲擢升為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