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國際板盛衰無定 港拚爭常備不懈

上海自執國務院建設「雙中心」令箭之後,加速相關工作。繼推進創業板之後,國際板成為其建設國金中心的重器。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引起境外極大的興趣,不但大型紅籌企業銳意回歸,香港土生土長的大中型企業,也「家家都想」走向國際板,一股天時、地利、人和的氣氛,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然而,好條件恐防催谷起急進的情緒,國際板在主觀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是實際的發展不但要看國際板能否成功開張,更要看國際板能否持續興旺。不能不使人擔心,急進情緒之下,對困難是否充分估計,對成功或失敗是否有應對準備。

 上海國際板有兩大重要關隘:一是以人民幣計價還是以美元計價;二是對有「血緣關係」紅籌及境外企業,統一監管還是分頭監管。兩者似乎都有了初步構想,對前者傾向以人民幣計價,根據是設板原意是給國內投資者提供投資境外優質跨國企業的機會。對後者則是傾向分頭監管,相信主要基於遷就境外企業,有助國際板吸引上市。其實,兩者都涉及憂患。

業內人士指出,人民幣計價易重蹈日本國際板覆轍。所謂覆轍,即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端的國際板,至九十年代進入全盛期,也隨之衰微,及至○四年黯然收場。實際上,內裏原因並非單一因為貨幣,有整體市場盛衰轉捩,以及股票定價主導權爭奪等。應當注意,日圓同其他貨幣計價雖存差異,終究日圓還是國際貨幣,人民幣卻還未能自由兌換,以人民幣計價,兼且集資限定用於內地市場都構成局限,是企業選擇國際板的重要考慮。

至於監管,中國目前法例雖未有明確禁止境外企業在內地發行股票,但缺少發行股票合法保障的法例。撇開這一點不說,許多技術性的監管規範,包括公司結構規範、財務報告規範、關連交易規範等,具體差異企業不能不考慮,有的企業在香港強烈抗拒季報業績,內地是否對此網開一面還未有定論。可見「家家企業都想」,是刻下中國經濟現實激發的意願,一方面到埋身考慮時,企業要由便利到成本須斤斤計較,才能決定是否邁開步子;另一方面內地經濟的變遷又成廝守國際板與否的關鍵。

日本國際板因經濟低迷黯然收場,而經濟低迷的重要成因就是日圓失控升值。中國暫時未有經濟低迷之憂,但有升值之憂、成本日後走高之憂(看上海的樓價、地價已見苗頭)。上海國際板本意提供內地投資者買境外企業的股票機會,這一點香港市場引入「納指七雄」成交慘淡,是另一鑑戒。事在人為卻事與願違,往往是心高氣傲急躁激進的最終收場。

上海國際板成敗仍要看內地的作為,但其銳意發展的意向,終究是香港不能輕視的競爭。其實即使不提國際板成敗,上海的競爭已在必然,不看上海,國際的競爭也已殺到埋身,如台灣已成爭奪上市資源的對手。港交所面對「強敵」,要知己知彼,充分發揮自身長處去拚爭。過去不成氣候的無效改革,空耗了不少時機,現今又適逢高層換班,內部管治磨合構成發展變數。在上海建設國金中心提速,尚未形成圍城形勢之際,香港要盡快理順內部管治,發揮制度優勢,鞏固既有的本錢,進一步加速開拓商業版圖。雖然官員確信中國可容兩個金融中心,但金融中心不會天上掉下來,篤定依附香港,日本國際板由盛入衰,也可以是金融中心盛衰輪迴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