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事必有因,鉀肥價格大幅回落成致命傷,集團旗下的內地最大生產商鹽湖鉀肥在本月初調低出廠價,至每噸3,300元(人民幣‧下同),較首季平均售價低10%,顯示需求極之疲弱。進口之成交亦大減,且屬有價無市。在未看到有改善的迹象之前,中化肥股價低沉可以理解。
鉀肥價格仍受限制
氮、磷、鉀為化肥的3大元素,由於中國土地欠缺鉀元素,所以有70%要來自進口。中化肥第二大股東Potash為世界最大鉀肥商,而青海鹽湖為內地最大鉀肥生產基地,故此中化肥可謂壟斷了內地的鉀肥供應,佔中國鉀肥市場55%以上的份額。當鉀肥價格節節上升時,集團股價亦高見8元以上。
不過,鉀肥價格已從高位滑落,化肥價格極度影響農民生計及糧食價格,中央亦不可能坐視不理,因此一度實施化肥價格管制。然而,當價格管制取消,鉀肥卻仍在限價之列,顯然中央對鉀肥價格保持很大警戒心。
國際鉀肥商現均限產保價,但中國和北美的鉀肥庫存依然高企,下行的壓力尚未消除,農民亦用其他施肥產品替代氯化鉀。另方面,Potash的股價已有起色,較去年底低位反彈逾倍,惟仍較去年中高位低一半,處於「中間」位置,已較中化肥勝一籌。
整體吸引力僅一般
中化肥的暴利時代已成過去,其往績市盈率12倍雖不算昂貴,但撇除衍生金融工具影響後純利為17.5億元,市盈率升至15.2倍;再計及今年的許多不明朗因素,其吸引力更屬有限。以○八年營業額計,鉀肥、氮肥、複化肥及磷肥分別佔35%、23%、16%及19%。油價回升對鉀肥生產成本稍為不利,但不及天然氣漲價對氮肥生產商中海化(03983)的影響明顯,中海化過去三個月股價跑贏中化肥,多項國策:例如取消價格管制、下調出口關稅及石化行業振興規劃,都對中海化有較大刺激作用。
集團截至去年底止,分銷中心增加338間至2,010間,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的耕地面積,參股企業總生產能力增加29.43%至1,016萬噸,去年產品銷售量增加7.94%至1,622萬噸,國產化肥佔當中接近70%。
雖然面對許多不利因素,但中化肥表現委實太過落後,近周表現有少許起色,短線博追落後無不可,長線還要觀望。
D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