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表可知,○八年的新業務中,大部分增長來自利潤質量較低的投資型業務。但為何風險型業務較投資型業務優勝呢?壽險公司從客戶手上收到風險型保費後,保費便屬於壽險公司的資產,承擔客戶的賠償風險,由壽險公司收到保費,至賠付的金錢真正交到客戶或保單受益人手上,通常隔了一段較長時間,這段時期壽險公司運用風險型保費投資賺取的收益全歸壽險公司。
低質量保單帶動增長
另外,投資型業務相對風險型業務較為波動,保費收入難免大上大落,增加壽險公司匹配資產與負債的難度,也對業務的持續性發展構成壓力。在股市火熱時,客戶或一窩蜂買入投資型保單,但當股市低迷時,或湧現退保潮,為維持業務增長和現有保單續保率,壽險公司或被迫犧牲利潤率而提高結算利率。
一般來講,投資市場表現對風險型業務的影響較小,想像一下,你會否因為股市下跌,而取消純壽險的保單?正常情況是不會的,因為風險型保單的客戶主要目的是為保障而非投資收益。
高利潤的期繳收入同比增長只有26.52%,相反低利潤的躉繳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01.43%,以令躉繳佔首年業務比重由○七年同期的74.25%升至82.12%,反映○八年業務增長由低質量的保單帶動。
為何躉繳相對期繳質量較低呢?銀保業務通常是躉繳方式,投保人一次過繳清保費,壽險公司需支付總保費的某個百分比作手續費,但如果之後客戶退保呢?壽險公司不能要求銀行退回手續費,因為銀行為壽險公司提供的服務已完成,以後留不住客戶不關銀行事;如果是期繳業務,壽險公司只需按期支付手續費,減低業績風險。另外,躉繳產品年期一般較短,例如3年或5年期,這不難理解,要客戶一次過繳清20年、30年的保費,並不是容易負擔的事,受制於產品年期,壽險不能作長遠的投資,收益自然較低。舉例說,30年國庫債券的收益應較5年期為高,產品年期短還有另外一個弊處,就是壽險公司很快就要面對期滿賠付的流動性風險。
此外,躉繳業務會增加壽險公司管理利率風險的難度,尤其在當期利率處於歷史低位時。相反,期繳業務為壽險公司在一段長時間內帶來穩定的定期現金流,給予壽險公司一個平均承受利率波動的自然機制,無論未來是減息或加息周期,由於保費是分期收到分期投資,整體回報率大約是保單期內的平均數。
(待續)
(市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