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耶倫日前公開呼籲各國對跨國公司設定統一的最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目的是與其他國家合作,以結束長達30年的企業稅「逐底競爭」和各國稅基被侵蝕的問題。
不管耶倫枱面上的說詞為何,實際上仍是為美國國內需要服務。拜登政府日前公布規模達二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並形容這是一代人僅有一次的投資機會,但錢從何來的難題卻始終繞不過去,而拜登政府其中一個「融資」方法就是向大企業埋手,計劃將企業所得稅率由21%提高至28%,並將美國公司海外利潤最低稅率由10.5%提高至21%。
然而問題來了,若只有美國提高跨國公司稅率,則美國對企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優勢將被大大削弱,更有甚者,總部設在美國的跨國公司,也可能利用全球「稅收窪地」將利潤轉移至海外。如何防止企業「用腳投票」?山姆大叔想出的方法,算盤不可謂不精:只要拖其他國家下水,要求低稅率國家提高稅率,藉壓低別國的競爭能力以提高本國的競爭優勢,拜登政府還要假「國際合作」之名(提上20國集團討論,以示華盛頓重走「多邊主義路線」),行「美國優先」之實,可見他比特朗普聰明。
問題是,美國人的算計實在太着痕迹。每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不同,發展中國家資本短缺,自然要通過低資本稅率吸引投資,由是觀之,已發展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在稅率上達成一致,勢將阻力重重。而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即使是歐盟成員國內部,對「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的取態也存在分歧。法國和德國等主要經濟體表示歡迎的同時,靠低稅率吸引外資的愛爾蘭卻表示憂慮。更何況,歐盟並非無條件支持美國的倡議。近年歐盟一直計劃對美國科企巨頭徵收「數碼稅」,並已表明「數碼稅」的實施將與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的談判掛鈎。
從某種意義上講,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跟全球減排一樣,很容易淪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打壓的工具,分別只在於前者沒有「拯救地球」一類高大上的「論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