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文革破四舊 民粹公審裂痕深

美國白人警察虐殺黑人引發示威怒潮,演變成自由派民眾對歷史文化的一場審判和清算。保守派媒體自然視之為洪水猛獸,直呼:「歡迎來到美國文革!」並指美國正揭開一場「高科技、不流血的文化革命」,它的特徵包括「靠恐嚇、公開譴責及破壞經濟,來決定哪些理念和文字可呈現給公眾。」

其中一個例子是《紐約時報》評論版主編貝內特,因為刊出了共和黨參議員柯頓的一篇題為《派出軍隊》的投書,在輿論壓力下被迫辭職。接下來,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肥皂劇《老友記》(Friends),被發現六名主角全是白人。製片人之一的瑪塔考夫曼隨即在電視訪問中哭着道歉,承認自己廿五年前在多元種族問題上「做得不夠」。

另一位出來道歉的是任職美國《時尚》(Vogue)雜誌三十二年的女總編安娜溫圖爾。她在一封發給雜誌員工的電郵中,承認自己未能為黑人發出更多聲音,並承諾為自己的錯誤負全責。對於公審人士來說,道歉並不足夠,開始追問這位時裝界頭號女強人何時去職?

漠視原住民受迫害

一九三九年公映的荷里活經典巨片《亂世佳人》,因描述黑人女奴對白人莊園主的忠心耿耿,難逃「美化奴隸制度」罪名。基於電影所表達的種族歧視在過去和現在都是錯誤,因此被下架。

公審的鐵拳繼而又揮向了城市名稱和歷史文物。當全美各地的哥倫布雕像逐一被群眾推倒,甚至是斬首時,連民望高企的紐約州意大利裔州長科莫都看不下去了。他公開呼籲「刀下留人」,因為這是意裔美國人的遺產。

然而科莫的話遭到印第安領袖譴責,指其言論漠視原住民所受的迫害。一些網民更質疑,科莫的言論就好比「德裔美國人要求保留希特拉雕像」。

反對美式文革的輿論指出,沒有多少歷史人物能夠經受得起現代道德價值的審判。然而即使是批評者亦需要正視,由於美國政治制度無法解決種族歧視等種種的社會矛盾,民粹的怒火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對於這波公審潮,美國的極右勢力怎會善罷甘休?他們又會如何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