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警告:新冠恐永存成風土病

全球至今逾四百四十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個案逼近三十萬宗。世界衞生組織前天警告,新冠肺炎病毒有可能永久存在並成為風土病,如愛滋病般流行,而疫情亦未知何時可受控;又強調需謹慎解除封鎖措施,否則或陷入「封鎖循環」。

世衞當天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疫情簡布會,該組織突發事件規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表示,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數仍相對偏低,但病毒可能永遠不會消失:「它有可能成為另一種風土病。」他稱若沒有疫苗,可能要經過多年人們才擁有足夠的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但同時以麻疹為例子,指出不少病症在疫苗面世後沒有消失。

對於外界期望疫情在夏天消失,瑞安直言不認為有人能預測疫情何時或會否消失,但指會研發出有效療法讓人與之共存。他強調研發出疫苗的希望仍存在,但要花很大努力生產疫苗並分發到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手上,當中每一個步驟都充滿挑戰。

解封不慎 恐陷封鎖循環

不少國家眼見疫情緩和而陸續解封,但瑞安提醒在擁有更強衞生系統,應對可能出現的復發病例前,疫情對全球仍構成高風險,否則只會在解封後再封鎖中循環。世衞傳染病及流行病專家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稱,雖然部分人對目前情況感失望,但一些國家能控制疫情,顯示在沒有醫藥干涉下,仍有可能阻止病毒蔓延。

不過,世衞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同日出席視像會議時,預計需要四至五年時間控制疫情,而疫苗暫時是唯一最好解決方法,但同時在效用、安全、生產及平均分配方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又警告病毒變種可令疫苗失效。

世衞前天發表世界衞生統計報告,顯示人類的預期壽命及健康壽命延長,但民眾獲得衞生服務方面並不平等。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令可持續發展目標無法實現,而衞生服務不平等是疫情大流行的關鍵因素之一,呼籲各國加強衞生系統和基層醫療保健。他透露,在下周的世衞大會將討論抗疫以及重建衞生系統的問題。

56%個案 來自未有病徵人士

另一邊廂,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分析來自香港、意大利、新加坡及武漢的數據後,估計百分之五十六點一的新冠肺炎傳染個案,來自未出現病徵的人士。此外,病毒潛伏期是五點八天,而出現病徵前三天到發病後兩天,是最常傳染他人的時段。

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近日聯同國家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人員進行實驗,發現如果新冠肺炎患者在密閉空間大聲說話一分鐘,可以產生至少一千粒帶病毒的飛沫,並在空氣中停留八至十四分鐘;有關結果前天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