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近日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有聲音呼籲長期保留「小湯山」醫院臨時病房等建設工程,以作公共衞生應急救治基地,做到隨時可用,有備無患。這與內地當局近期承認公共衞生系統薄弱、承諾改善重大疫情防控應急機制的思路不謀而合,亦算是「吃一塹,長一智」的應有態度。
於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會議上,國家衞健委副主任李斌坦承,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政府在應對重大流行病的防控機制、公共衞生體系等方面仍有缺陷。衞健委將會推動加強公共衞生的組織領導,改革完善疾病防控體系,及透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構建統一的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公共衞生法律法規預案和監督機制,以及加強與國際間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衞生治理和分享經驗。
可以見到,中國一直被指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反應太慢,未能及時提醒國際社會,從而導致疫情全球氾濫,不少西方國家乃至第三世界傳統友好國家、受中國援助抗疫的國家都紛紛加入向中國「索償」的行列,包括有自家民眾亦提出了相應訴求。說是西方政治抹黑攻擊也好,國內民眾受了境外敵對勢力煽惑也好,當局初期的消極防疫、應對疫情風險意識不足、疫情直報系統失效等問題並非全屬憑空捏造。總而言之,不能簡單以當初不了解病毒藉口推搪,亦不能以後期抗疫有成忽視、抹掉前期的過失。
對此,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說得更直白,亦更透徹。他說不要因為疫情得到了控制,就認為中國公共衞生的基礎也很好,尤其是過去「醫改」的十年,實際上更是中國公共衞生滑坡的十年,基礎設施跟不上,公共衞生應急防控也就無從保障。醫改非但未有解決相關問題,反而走入了「重臨床、輕預防」的誤區,沙士之後的一段時間,國家也曾大力投入公共衞生建設,惟不久便懶得再理會;政府又疏於人才儲備,國家財政對於這方面的支出更愈來愈少,導致相關行業待遇低下,引發大量骨幹人員流失,如同形成惡性循環,本次疫情爆發當是必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如曾光所說,當初武漢封城既無預案,又無準備,完全是倉促行事,卻又不得不為之,故而導致了之後的一系列人道災難,堪稱慘烈。小湯山醫院當初為應對沙士疫情而建,之後已被拆掉,直到本次疫情爆發,才又重新修繕啟用,以後就別再拆來拆去,瞎耽誤工夫,政府又不是養不起。況且早有人建議當局應在各地多建相關醫衞設施,視如戰略儲備,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急抱佛腳,徒令怨聲載道,惟有切實吸取教訓,才能避免災難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