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至今逾二百七十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突破十九萬宗。世界貿易組織前天發表報告,指疫情爆發後,有八十個國家和地區禁止或限制醫療產品出口,批評這些措施欠缺透明度、國際社會未能合作,或破壞抗疫的努力。
報告指七十二個世貿成員國及八個非成員國,禁止或限制出口呼吸機、口罩、藥物、手套等醫療產品。絕大部分表明措施屬臨時性質,其中至少兩個已撤銷部分限制,但只有阿爾巴尼亞、澳洲、孟加拉、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埃及、歐盟、格魯吉亞、以色列、南韓、吉爾吉斯、北馬其頓、泰國及烏克蘭根據規定向世貿通報。
世貿一般不准成員國禁止及限制出口,只允許採取臨時措施,防止或紓緩出口締約國糧食等必需品嚴重不足的問題,但必須盡快向世貿通報以減少經濟不確定因素。報告寫道,雖然理解限制出口旨在減輕自身防護物資短缺的情況,但這方面欠缺國際合作,有機會令依賴入口的國家,得不到急需的醫療產品,並衝擊供應及價格。
報告形容,現時全球對醫療產品的需求規模是前所未見,各國依賴國際貿易及全球價值鏈獲得這些產品;加上包括空運在內的國際運輸受干擾,令情況更具挑戰。此外,出口限制令政府及企業難以調整採購決定及尋找新供應商。報告指限制出口有機會成為浪潮,可以帶來重大的長遠影響,又警告限制太廣泛或永久改變供應鏈。
根據世貿此前發表的醫療產品貿易報告,中國是最大個人防護產品出口國,佔全球17.2%,德國及美國分別以12.7%及10.2%緊隨其後。中國去年口罩出口量佔全球25%,新加坡則是最大呼吸設備出口國,佔全球18%,其後依次是美國、荷蘭、中國。
二十國集團(G20)領袖三月才表示,任何應對疫情的緊急措施,都應為有目標、適當、透明及暫時性,但其後仍有更多新的出口限制出台。其中,美國政府日前要求中國修改新的出口質素控制規定,表示收到投訴不滿規定令防護裝備供應延誤。本報綜合報道